电解铝等五大领域产能过剩辨析
2011年09月26日 13:18 2796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投资 分类: 铝资讯
新兴产业准入亟待完善
以技术和产品质量作为新兴工业领域准入的核心衡量指标,尽快完善新兴工业领域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
“课题”认为,既要遵循市场自发选择、自我调节的基本规律,又想要有效引导各方主体的投资热情,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就成为当前首要任务。
针对调研中反应比较集中的新兴工业领域产业进入门槛低、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课题”建议以技术和产品质量作为新兴工业领域准入的核心衡量指标,尽快完善新兴工业领域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建立健全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新兴产业价格跟踪机制,防止垄断定价和低于成本定价的恶性竞争都可以有效地引导规范新兴产业有序发展”。
另外,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也应成为企业的主攻方向。稳定、持续的技术创新投入是提升新兴产业领域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塑造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为此,“课题”建议应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引导资金投入重大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针对新兴产业产能与需求不平衡的状况,“课题”认为,只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着眼全球市场,才能密切跟踪全球不同层次市场的需求,稳住传统市场,抓住新市场的新商机,进一步扩展和拓宽本土产品的出货量和出口范围。想做到这点就需要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申请国际专利,参与国际通行的产品技术标准认证体系。
由于成本偏高、国内市场认知度较低、国民消费总体水平偏弱等原因,新兴工业领域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和普及还存在各种障碍。为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支持消费环节,创新支持方式,努力培育国内市场也就成为新兴产业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对此,“课题”认为可以争取将更多的新兴工业领域产品纳入到政府采购目录,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品的推广普及。
汽车:转型升级是关键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3%和3.22%。业内专家分析,这标志着今年又将是汽车产业的丰收年。
近年来,在一系列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汽车市场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多数接受《中国投资》采访的专家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增长的态势将持续。“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仍将继续增长,有业内人士预计这种增长至少还能持续15年”,嘉华控股汽车集团董事长张跃人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称。
然而,有观点指出在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实则暗藏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隐忧。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就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要坚决抑制汽车产业过剩。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