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等五大领域产能过剩辨析
2011年09月26日 13:18 2796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投资 分类: 铝资讯
市场解决VS政府调控
我国部分新兴工业领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尚未完全表现,更多的是一种结构性过剩、预期过剩或者说是潜在过剩
新兴产业产能之大毋庸置疑,但是否过剩,各界还存在不同声音。
有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目前快速发展的各新兴工业领域,普遍具有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高等特征,因此,市场有自发选择发展上述产业的动机和倾向。在此类观点看来,这种由于需求尚未全面启动而引发的潜在“产能过剩”问题,是新兴产业、尤其是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根据供需情况自我调节。一批企业应势而起,一批企业也会逐步退出,并不需要政府在其中过多干预。
而另一种典型看法认为,我国特殊的体制机制使得新兴工业领域潜在“产能过剩”属于典型的市场失灵现象,大多“过剩”产生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一哄而起”导致的“规划过剩”,拟建的各类项目一旦全面投产,可能产生较大的浪费并造成行业过度竞争,因此,应及早预防,统筹全局,总体规划。
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课题 ”的看法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我国部分新兴工业领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尚未完全表现,更多的是一种结构性过剩、预期过剩或者说是潜在过剩,通过适当的调节可以及时缓解”。
光伏、风能首当其冲
不要盲目跟风,要有核心技术及打通上下渠道,才可上马新兴产业项目,这本应是企业共识,现在却都被抛在脑后
“国内400多家光伏企业几乎都是过去两年内上马的,光伏泡沫就这样让中国人自己给炒起来了”,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马学禄向记者表示,盲目投资造成产能过热,已成为行内行外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不要盲目跟风,要有核心技术及打通上下渠道,才可上马新兴产业项目,这本应是企业共识,现在却都被抛在脑后。从我国政府承诺为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最多达成本一半的补贴以来,投资太阳能电池板的热度就没有降过。投资热导致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游多晶硅和产业链上的光伏玻璃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加剧”。马学禄无奈地表示。
“课题”认为,经与新能源产业协会调研,我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上世界五六十年代,但一直以来都徘徊在百吨级左右。近几年,受世界光伏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我国多晶硅产业规模快速膨胀,产量由2002年80吨上升到2008年的4000多吨,产能高达51000吨,跃居世界第三。全国各地投建多晶硅的热潮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马学禄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40家企业开工建设多晶硅项目,投资总额近1000亿元,规划产能近10万吨。除此之外,还另有27家企业计划投资多晶硅项目,预计到2012年全国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5万吨左右。然而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多晶硅的市场需求规模不超过15万吨。如果内部市场不能立刻启动并扩大,我国多晶硅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出现产能远大于需求带来的危机。
截至2010年底,我国风电产业已经累计完成装机容量42GW,成为最大的风电国家,年度新增1893万千瓦风电,远超其他国家,占据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但由于装机过快增长及并网技术未解决,造成风机闲置严重,仅去年新增的装机容量就有超过30%因未能上网而被浪费。国内各大电力集团在经过多年的跑马圈地后,已经显著放缓在风电上的投资,2010年三四季度投资增速的快速回落已经非常明显。
上网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国内风电整机市场竞争却日趋激烈,80多家整机商中仅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3家厂商就抢占了中国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
2011年4月20日,金风科技发布一季度公告称,预计2011年1-6月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不超过50%。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机组售价降幅较大。谈到对风电行业未来的看法,金风科技曾表示,风电行业属于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行业的生力军。经过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目前的市场增速放缓是正常的。
低水平、低档次产品供应过剩还集中体现在半导体照明行业。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赵丽霞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全国共有3000多家从事半导体照明相关业务的企业,但其中70%-80%从事下游应用开发,在目前我国功能性照明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盲目对原有道路、景观照明等进行拆装改造,新安装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寿命不长。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