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承载的使命

——产业布局、储量分布与环境承载力影响下的矿产资源规划

2014年08月14日 16:17 1497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分类分区的差别化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政策
  在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中,需要因地制宜,从宏观战略方面,立足区域整体,深入分析我国“四大板块”的经济与矿产资源发展形势,剖析资源“瓶颈”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针对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矿产资源发展特点,以社会经济为基础,以矿产资源承载力区划为重要依据,研究提出统筹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保护的战略与政策建议,推进政策、规划、投入、项目、税费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政策的实施。
  (1)东部地区
  “东部率先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首先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新时期,党中央制定了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东部地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也已经积累了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物质基础。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进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优化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东部地区必须解决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实现绿色矿业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在矿产资源相关产业方面,应继续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拓两个市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
  一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加强地质勘查,尽快找到可供矿山建设利用的产地和储量,否则矿产资源不久就将制约或阻碍该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能源矿产的短缺,如果没有别的途径补充,就将使工业陷入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增加资源储备,为东部地区经济腾飞奠定基础。首先,加强地勘队伍建设。东部地区2010年末地勘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9013人,占全国2010年末在职职工人数的25.48%。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制定各种政策措施吸引不同类型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把人才培养与项目组织实施紧密结合,提高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其次,科学规划,加强找矿工作。东部地区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潜在资源丰富,应进一步加大资源勘查力度。尽管东部地区地质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具有数百年地质调查历史的发达国家相比,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并不高,资源潜力远未完全查明,许多异常区和矿化点未作评价工作,随着现代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手段的应用,完全有可能实现找矿突破,扩大储量,增加供给。
  二是开拓两个市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东部地区应从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研究本地区矿产资源储量及特点,综合分析矿产资源供应问题,将国外矿产资源和区外矿产资源作为实现东部地区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实现矿产资源供应多元化,立足区内,面向国内,着眼全球,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立足区内,就是要加大区内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和调控力度,提高矿产资源区内供给能力。一方面,对具有资源潜力、市场急需的铅、锌、锰、金、银、铜、石墨等矿产,加大勘查与开发力度,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对资源丰富但用量相对不大的钨、锑、锡、萤石、重晶石等优势矿产实施规模化开采,降低开采成本,加强开采总量管控。同时,加强对老矿山深部、边部的勘查与开发工作,积极寻找新的接替资源基地,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省内供给能力。
  面向国内,就是在国内寻求铁、锌、铜、铝、煤等东部地区供应不足的矿产供应基地。因此,应鼓励区内加工企业到铁、铅锌、铜等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开发矿产资源,寻求稳定、经济、多元的供应渠道。加强区际间联系,充分利用周边省份的矿产资源,如山西、内蒙的煤、铝、稀土、石膏等。

 

[1] [2] [3][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