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工业面临战略转移 构建系统性思维和工程

2010年08月05日 13:44 2026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采访札记
  向高端终端进军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中国铝工业开始自尝“亏损”与“压缩”两大恶果。
  2009年我国电解铝产量达1284万吨,年需氧化铝约2569万吨,而当年我国氧化铝产能已达3600万吨,过剩约1031万吨。如计入当年进口氧化铝514万吨,实际产能过剩1545万吨。与全国同步,2009年河南电解铝产量为317.7万吨,而当年氧化铝产量过剩107.2万吨。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大幅下滑,而矿石品位下降又使得企业经营效益雪上加霜。
  无独有偶,全球原铝供应依旧过剩,截止到7月22日,LME铝库存已达到4415950吨。居高不下的库存量,随着全球铝下游消费淡季的到来,预计后期铝供应过剩现象将会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电解铝产能约1900万吨,占全球冶炼产能的42%左右。到今年年底,中国电解铝冶炼产能将超过2300万吨,供应过剩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电价成本同比大幅上扬加剧了行业经营困难,于是我省电解铝行业就遭遇了每生产一吨就亏损2000元、上半年预计亏损6亿元的惨剧。
  在此情况下,压缩产能成为必然。5月13日,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抑制我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这一《意见》,今后3年,我省将不再核准新建、扩建电解铝项目。
  当上游产业跌入寒冬、哀鸿遍野时,设备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铝加工业终于显现出持续盈利的潜力,板带箔等精深加工更是春光无限。
  在回郭镇,38岁的众诚公司老板孙建成说,他们继开发出卷烟包装所用铝箔材料后,目前正组织生产包括纸和胶在内的复合铝箔纸。在给下游商家提供终端产品的同时,每吨将另外获得1.6万元的加工利润。
  据统计,经过结构调整和持续努力,我省铝板带箔所占比例,已由2005年的58.3%上升到2009年的80.3%;而铝型材所占比例已从2005年的21.8%下降到2009年6.9%。
  从市场前景看,高端、终端产品仍然有不可限量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从高端产品看,新型铝合金一是要开发高强高韧性等高性能铝合金新材料,以满足航空航天和一些特殊部门的需要。在赢取高盈利空间的同时,借此提高我省铝加工行业的装备水平和整体发展水平。
  从终端产品看,幕墙板、铝塑盒、铝餐盒、铝纸复合袋、药用箔等新型民用产品的开发,将更大量地消耗我省的大部分铝粗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延伸我省铝工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向行业高端尤其是向市场终端进军,其意义绝不仅限于奔向“逐利”单一的比较效益,而是从产品开发到营销模式,再到思想观念、行业形象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
  终端面对着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意味着要不断设法满足他们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需求。从技术操作、力量投入、思维方式来看,无疑更为复杂、挑战性更强,但是,它以市场为导向的灵魂却能够培育企业和产业生生不息的自我发展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不是一句老口号,它要求构建系统性的思维和工程。例如,产品开发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渠道选择要以用户采购为指南,市场开发要以全球竞争为背景。从操作层面看,还要进行终端产品开发、产品形象展示、销售渠道建设甚至创新公关技巧以及大量的终端维护工作。它是常新的,也一直是“痛并快乐着”的。
  目前,库存和挤压使氧化铝、电解铝的盈利能力反弹有限,在我省铝工业产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资源优势和上游原料优势使我省的铝加工产业面临着有利的发展空间。应当说,强力推进铝精深加工产业,实现阶段性战略转移和产业升级,已势在必行。④6

[1] [2] [3] [4] [5] [6] [7]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