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工业面临战略转移 构建系统性思维和工程
2010年08月05日 13:44 20257次浏览 来源: 大河网 分类: 铝资讯
创新力集聚
被誉为“铝加工行业活字典”资深专家王祝堂在缅怀中国铝加工业新纪元时,曾经撰文指出,“铸锭热轧,圆了产业大国梦”。在他列举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自行设计与制造的4条热轧机生产线中,回郭镇一地就占了两条。
其中,一条是万达铝业的国内首条“1+2式2400毫米热连轧生产线”,另一条是明泰铝业国内首条“1+4式2000毫米热连轧生产线”。
明泰这条生产线被王祝堂命名为“马廷义式的成果”,他描述道:明泰铝业是一家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马廷义1999年突发奇想,要建一条“1+4式热连轧生产线”,他征求了诸多方面的意见,都持否定态度,但他还是下定决心要建。随着新世纪的降临,该项目的建设也正式热火朝天拉开了序幕,对一个刚闯铝世界的人来说,一旦失败,成亿的资金就打了水漂。领着几个既不是权威也不是大师的技术人员,参考东北轻合金加工厂一张苏联援建时期的热轧机的安装图,一件件地制造了上万个零部件。经过不到两年的建设,以不可思议的低投资,2003年1月23日正式投产。
王祝堂评价说,这条“神奇的生产线”在世界铝板带轧制史上前所未有,在中国铝板带项目建设上具有里程碑式重大意义,“马廷义的创业精神可贵”。
回郭镇民营铝加工企业的神奇触目可见。孙建成一条“土洋结合”铝箔轧制生产线设备投资2000多万元,而我省另外一家企业购置的进口设备花费是8000多万元。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秘书长苏俊杰说,明泰等民营企业当初起步时不被国有企业看在眼里,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但他们在蛰伏时锐意创新,突破藩篱,终于占据了市场高地。
回郭镇党委书记张会录反思说,在计划经济时期的1975年,回郭镇曾经以开全国社队企业之先河,被《人民日报》以“伟大光明灿烂的希望”为题进行报道,指出“回郭镇人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康庄大道”。今天,回郭镇能够成为铝业重镇,就在于民间和政府共同传承和充分集聚了创业因子。
据介绍,以铝加工、电缆电线为主导产业的回郭镇,境内中心区域即为巩义市产业集聚区,现已成为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三大铝工业集聚区之一。除了位于核心地段的集聚区拥有法人企业186家外,全镇与铝加工关联的家庭加工厂不下1000余家。民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各自形成分众,镇政府对大小企业间商贸物流上采取“轻税负”政策,终于催生出一批骨干企业。
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这个平台,明泰、永顺分别成立了郑州市铝板、铝箔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回郭镇的铝加工不断发起创新冲刺。集聚区分别成立了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推进中小企业资金利用和“产城融合”的发展。鉴于集聚区与回郭镇“区镇合一”的特点,有专家展望,未来的城市化带动有望使之成为一个国家级的铝加工特色园区。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