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应把铝业打造成国家优势产业
2010年07月02日 9:15 12906次浏览 来源: 人民网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李德金 张晔 薛建华
2、发展推动工业大市和地方建设的金融业
一是引进银行及投融资机构。金融业务现主要集中在几大国有银行,虽然在地方商业银行发展的同时引进了浦发等金融机构,但垄断格局并没有改变,银行信贷对地方融资贡献潜力远未发挥出来。应采取措施继续引进各种金融机构,促进地方金融业在发展竞争中做活做强;二是搞活地方多种融资方式。民间投融资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是搞活民间融资的重要任务。没有地方投融资方式的搞活,就不会有地方经济的搞活;没有地方投融资方式的突破,就不会有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因此,地方投资机构、典当业、地方债券基金包括多种方式上市,都是搞活地方融资的渠道,要通过支持、规范让其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三是压缩存差解决资金需求。去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96.2亿元,贷款余额814.1亿元,存差682.1亿元,远高于其它同类城市。进一步扩大信贷解决地方发展的资金需求,是下一步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着力点,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把“压差”作为解决地方资金需求的措施来落实,通过推动扩大信贷和创造平台向地方投资机构分流存款,使存差保持在合理范围,力争几年内压缩到与呼和浩特155亿元相同的水平。
3、发展具有国内国际知名度的特色旅游业
一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包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史前阿善文化、公元前战国文化、满清西口文化等构成了地方历史文化的主要传承。但近年来这些历史文化多是通过相关地区的挖掘、宣传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了知名度,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多种方式宣传打造,使之变成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让人们在走进这些文化的过程中,认识和热爱包头这块热土;二是深入挖掘工业文化资源。地方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文化,钢铁、军品、矿山、技术创新等构成了全市工业文化基础。在已有军品公园、工业展览等基础上,挖掘在国内城市中独具特色的工业及企业文化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会产生很好的旅游效应;三是深入挖掘草原文化特色。广袤丰美的草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如五当召、美岱召、百灵庙等召庙以及教育了几代人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等,都为地方带来了广泛的影响。继续花大力组织打造草原文化、宗教文化、民族风情文化包括敕勒川等特色旅游品牌大有可为。同时可根据旅游业发展需求,把旅游纪念品开发成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4、发展反映城市吸引力的会展业
一是用高端产业发展会展。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地方产业的吸引,市场化运作的会展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近年来地方主导产业在国内外影响的扩大,举办各行业产业发展和技术研讨、高峰论坛等,具有周边任何城市难以相比的优势。另外地方餐饮、酒店、会所等服务业已形成发展会展业的较好基础,可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吸引国内国际重要会议来包举办;二是用区位优势发展会展。包头是中西部城市的重要节点和交通枢纽,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民航、铁路、公路尤其是民航增加航线航班、铁路电气化提速、京藏及包茂高速开通等都为举办会展业提供了便利,都有相对于周边城市的独特优势,依托这一优势发展会展业比周边城市更有吸引力;三是用城市品牌发展会展。前些年获得的全国文明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以及联合国人居奖、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诸多桂冠和荣誉称号,都提升了地方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利用这些城市荣誉的影响吸引举办各种会展,也是发展会展业的一大优势。要通过谋划把季节性气候变化、地方及周边产业、旅游景点等打造成各种会展吸引点,使会展与旅游结合,争取每年都有国内国际大型会议、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举办,拉动旅游人数在去年527万人次基础上增加到千万人次,旅游收入有大的增长。
总之,发展服务业的重点就是要围绕工业和城市发展、地方文化等发展好现代服务业。要通过采取措施把传统服务业做好做活,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要通过采取措施把生产服务业做好,在服务支撑上打造出中西部城市为企业服务独有的功能优势;要通过采取措施运用各种文化和其它资源,吸引国内国际各种活动在包举办,使流动人口数量大幅提高,通过人气的凝聚带动商气的上升。
综上所述,重回和保持建国以来领跑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大市地位,是包头市施政者的重要使命。要通过发奋振兴把工业做强、农牧业做精、服务业做出特色,将全市经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在自治区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小康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大幅增加惠民投入尤其在几项主要保障和反映民生的刚性指标上实实在在再有大的变化,即:将义务教育由初中提高到高中;城镇最低工资、退休金、低保、医保报销以及农牧区的义务教育和就业培训补助、养老、低保、新农合报销标准等在保证覆盖面的前提下逐年明显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逐年明显增长,各项标准尤其是落后其它盟市的标准经过增长和提高均走在自治区乃至中西部城市前列。以上意见尚不完全成熟,特提出以求证万家。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