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实“新定位”看邵阳市的矿政管理
2014年08月14日 16:11 12635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乱而思治
应该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改变了邵阳市长期以来缺少工业,经济发展单纯依靠农业和手工业的历史,为邵阳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无须讳言,由于种种原因,矿业开发中也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据记者了解,开展大规模矿业秩序整顿前的2007年,该市开发利用的矿产有23种,持证矿山753家,其中省级发证矿山198家、市级50家、县级505家。此外,还有大量的无证开采的非法小矿山。比如采石场,全市计划发证280家,但实际上营运的采石场达到600多家。按矿山规模划分,大型矿山仅1家,中型矿山3家,小型及小矿山达749家。全市实际年产矿石量1684.26万吨,从业人员累计达3.4万人。另据邵阳市政协2009年11月向市委市政府提供的一份建议案中透露:受利益驱动,在该市各县、区,无序开采、违法开采、非法盗采矿产资源的现象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
以该市所辖的邵东县为例。整治前,仅该县九龙岭镇和魏家桥镇,非法采锰点就达110个,139人非法采矿,破坏耕地91.7亩、林地1458.3亩,损坏水利设施15处,造成尾砂坝31个。
九龙岭镇的群众说,非法开采已严重威胁到了村里的水安全,灌溉的水库被污染了,井水也不能喝了,只能到十几里外的镇上买纯净水,家里养的鸡喝了受污染的河水都被毒死了。不少村民因此而上访的络绎不绝。
在该县界岭乡,由于部门分割、多头治水,小煤矿权证管理混乱,异地监管,特别是一些小煤矿唯利是图,乱采滥挖,在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的情况下,随意排放废水,堆放矿渣,也从不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引发了地面沉降、房屋开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毁坏了山林,并严重破坏或污染了水源,当地老百姓人心惶惶……
更让心揪心的是,由于这些小煤矿矿主利欲熏心,置挖煤的农民工的安全于不顾,坑道不少地段既没有必要的支护,也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出了事故往往采取“私了”的办法;在煤矿防尘、峒内通风设备以及劳动保护用品等方面的投入也是几近于零,更谈不上给职工上缴社会保险。职工在挖煤时长期大量吸入煤炭粉尘,不少矿工患上肺矽病等职业病而无人过问。矿主既不给他们治病,也不给任何补偿,一些人患了病就自认倒霉,只好回家等死……
邵阳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罗钢男将该市开展矿业秩序整治之前矿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五个方面:一是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一些地方乱采滥挖现象严重。二是矿山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三率”总体水平不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三是重采掘、轻加工,以销售原矿为主,精深加工落后,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四是矿业集中度很低,产业优势不明显。五是一些矿山企业重开采、轻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矿山环境监测体系不健全。特别是老矿山和闭坑矿山遗留问题多、治理工程量大、资金少、难度大。
急功近利,不计生态环境效益乱采滥挖,加之历史欠账太多,发展方式粗放,生态补偿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矿业开发不仅没能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相反给当地留下了在短时间难以偿还的环境负债。
邵阳市的矿业秩序到了非彻底整治不可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