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实“新定位”看邵阳市的矿政管理
2014年08月14日 16:11 12638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姜大明同志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提出,要把“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
姜大明同志说,这个定位是“部党组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经过反复研究、充分论证而提出来的”。我们理解,这既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定位与原则,是基于现实的国情分析进而加强和改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思维,也是不断提高资源保障和管理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一环,矿政管理毫无疑问地也必须把这个新的“定位”加以深刻理解并付诸具体行动。
那么,快8个月过去,这个新的“定位”到底落实得怎么样?有哪些好的做法与经验?遇到了哪些问题与难题?
日前派记者赴湖南邵阳市国土资源局及有关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采访,并撰写了长篇通讯《从“新定位”角度看邵阳市的矿政管理》,主要介绍这个局认真研究与落实国土资源部党组在年初提出的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及其在矿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与做法。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分三次刊出这篇文章。初衷是,希望通过这篇报道,能够对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特别是矿政管理工作提供某些启发与借鉴。
九龙岭镇位于邵东县城西南部15公里左右,是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和“新闻怪杰”严怪愚的故乡。但外界较少人知道,这里也是一个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有煤、铁、石膏、锰等,以煤、锰为主,尤以锰矿资源见长。
在一段时间里,受矿产品价格高企的影响,不少非法分子盘踞在这里盗采。“镇上村民看到的满是灰色的渣土,闻到的是刺鼻的硫磺味,喝到的是受污染的水;镇里的森林被毁、植被消失、水渠被损、池塘被填埋、河道被淤塞……”记者前不久到九龙岭镇芦山村采访的时候,谈到矿业秩序整治前的乱象,村民阮祥斌至今记忆犹新。
“2011年县里开展矿产开发秩序整顿之后,仅仅过去几年时间,我们这里的山又变绿了,水变清了,井水又甜了。”说这番话的时候,阮祥斌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九龙岭镇发生的巨变,只是邵阳市近年来实施重拳整治之后矿业秩序实现根本好转的一个缩影。
邵阳是湘中偏西南的一个地级市,旧称“宝庆府”,现辖三区八县一市,邵东是其东部的一个县。
谈到邵阳市近些年来矿政管理取得成效的原因,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谢景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它归结为“观念变化”。谢景峰说:“矿业开发秩序整治这些年来年年都在搞,但很难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其中的症结。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问题出在矿政管理的观念上,也就是说,‘猫捉老鼠’、一阵风式的整治是行不通的。为此,我们提出了日常管理规范化、矿山整治常态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矿山监管制度化的‘四化’理念,并贯穿于具体的行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根据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部党组提出的“新定位”要求,着眼于建立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长效机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邵阳市国土资源局一班人主动作为,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在注重保护、集约节约的基础上,在矿政管理中进一步突出绿色矿山建设和保护群众权益,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整治促整合,以共识促共赢”的新路子,为贯彻落实“新定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