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多部委重击落后产能指导意见发布

2013年11月05日 10:28 1537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部委消息

  【落后产能淘汰限期提前一年 行业用地优惠取消】
  电解铝阶梯电价制度正在抓紧制定;2015年底前全国将淘汰炼钢和炼铁产能各1500万吨、水泥产能1亿吨、平板玻璃产能2000万重量箱;各地还将取消过剩产能行业用地优惠政策。这是记者4日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联合召开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宣传贯彻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各部门、各地要建立纵横协同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动态监测,建立产能过剩信息预警机制。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提出五点意见,一是严禁建设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妥善处理在建和建成违规产能。二是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按期完成追加任务;通过提高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尽快出台重点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三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和培育优强企业发展壮大。四是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防止落后产能转移;搭建实体对接平台,指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鼓励优势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消化国内产能。五是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修订重点行业产业政策,完善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


  【工信部:多手段引导过剩产能退出】
  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实际上是推动地方更加自觉地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是给“出路”的政策。既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可以有效控制产能总量,避免出现“越淘汰越过剩”的怪象
  在今天举行的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电视电话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淘汰落后产能是被近年来各地区实践所证明的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首先,继续做好‘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朱宏任介绍说,这包括要确保列入今年3批公告的企业落后设备,在年底前彻底拆除,全面完成2013年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完善财政奖励政策、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等措施,鼓励地方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标准。
  “二是抓紧研究‘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通过提高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运用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等差别价格政策,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朱宏任说。
  朱宏任透露,距离编制“十三五”淘汰落后计划只有1年多的时间。工信部将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新的加严的环保新标准,把握好加严的尺度,既不能过严脱离实际,也不能过宽影响实施效果,还要考虑过渡期的问题。依据新标准检查各相关企业达标情况,对不达标企业亮“黄牌”要求限时整改。对整改仍不达标的,列入“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三是尽快出台重点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朱宏任表示,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下,必须要严禁新增产能、遏制无序扩张。在此前提下,需要统筹好发展先进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的关系,考虑地方发展经济、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的现实情况,调动地方和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主动性。
  朱宏任认为,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实际上是推动地方更加自觉地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是给“出路”的政策,既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可以有效控制产能总量,避免出现“越淘汰越过剩”的怪象。同时缓解地方经济发展与淘汰落后的矛盾,有利于推动工作尽快取得实效。
  朱宏任透露,将抓紧研究出台产能过剩行业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具体实施办法,指导各地做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方案。行业主管部门要对置换方案进行审核确认并向社会公告,将置换产能列入淘汰名单,监督落实。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制度,支持跨地区产能置换,引导国内有效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

[1][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