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乐“垃圾回收”兵团作战 市场效益待考

2011年07月13日 10:55 123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利乐对市场的“长远”判断似乎早有过先例。事实上,利乐早在1979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在中国乳业还远没有发达起来的1990年代开始布局。
  利乐曾在1990年代推出了其“百条生产线进中国”的战略,将这些生产线“借”给全国各地的小型乳品企业,但前提条件是,“所有生产的乳品必须使用利乐生产的包装材料”。
  直至中国乳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诞生了蒙牛、伊利、光明、三元等多个年销售额超百亿的产业巨头公司。显然,利乐也是收益颇丰。
  而现在的无菌纸包装回收市场,作为生产厂家,回收似乎确实不赚钱。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副总裁沈伟平也向记者表示:“现在主要是为了培养消费者的理念,具体经济效益现在几乎没有。但垃圾处理成本以后会越来越高,这个市场以后发展肯定会很好。”
  杨斌称,利乐的老对手SIG康美包“并没有开始做回收。”而本土的泉林纸业等才刚刚开始进入市场,回收是一件更为遥远的事。
  事实上,从利乐的决策层来说,目前的全部投入是在争取一个未来的先发优势。即从全球包装行业长远发展的趋势来看,环保是一个全社会早晚会提出的要求,而环保性包括是否采用可再生资源、是否低碳、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等等。
  “利乐包装在前两个因素上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对消费者来说,是否可再生利用是最直观的环保表现。”杨称。
  利乐依据对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判断:到一定时期,随着全社会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完善,社会对包装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必然会提出各种量化要求,届时不能达到消费者环保预期的企业就会被淘汰出局,或者需要紧急进行投入,那时成本将会是巨大的。所以,利乐今天的投入是为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争取主动,加强软竞争力。
  至于,更环保的市场将为利乐带来怎样更为具体的经济效益,则要看“长远”的利乐准备何时解题。

[1] [2] [3] [4] [5]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