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乐“垃圾回收”兵团作战 市场效益待考
2011年07月13日 10:55 1239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铝资讯
“微博有个小功能,可以看到‘我的微博关键词’。”利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斌笑称:“我的关键词竟然是‘垃圾’!”杨斌拿起IPAD兴奋地向周围人演示利乐新推出的APP小游戏“胖兔子分垃圾”。最近,她一有空,就在玩这款教垃圾分类的小游戏。
但这次利乐的举措不止小游戏那么简单。
2011年5月31日,由中国包装联合会、利乐公司和多家乳品饮料企业联合发起的包装物再生利用联盟在北京成立。至此,利乐正式将自己的客户带入包装回收再利用的价值链。
利乐自我践行之后,终于开始拉动了行业的集体行为。然而,生产企业如何和后期产业对接?渠道是否已经建立完善?
“垃圾回收”命题下的企业实践
利乐从1998年起在中国区开始了回收之路。初始,他们并没有预期到这会是一项如此庞杂的工作。用杨斌的话说,在这条回收道路上,利乐“其实走了很多弯路”,甚至遭遇过被骗的经历。
无菌纸包装的回收,是利乐在欧洲早已率先开始的一项工作。欧洲生活垃圾的日益增多,让这个瑞典企业早早开始思考回收利用。
“无菌纸包装是由三种不同的材料构成的,75%的纸浆,25%的塑料和5%的铝。”杨斌告诉记者:“纸浆提取之后可以成为优质的长纤维原生浆,再进一步分解出铝粉和塑料粒子。可谓是100%的资源回收再生利用。”
而要将欧洲做得轻车熟路的经验搬到中国似乎并不可行。离开了欧洲完善的回收体系,利乐开始思索,在中国要怎么做?
“最早我们的理念就是建价值链,首先要再生利用后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身处最终端的再生企业能够生产出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了,这个链条就会运转起来。”杨斌认为:“否则前面做得再好,后面没有经济效益也不行。”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