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稀土短缺国家 “绿色治理”倒逼而出

2010年10月11日 10:30 915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绿色治理”倒逼而出
  为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对稀土行业的管理和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据赵增祺介绍,为治理布局分散、资源流失、秩序混乱等问题,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了稀土产业3年整顿目标,即从控制矿产源头入手治乱、治散。
  当年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先后又出台政策,限制低水平的稀土开采、冶炼项目发展,规定新增稀土开采和冶炼项目无论大小,均由国家核准,并淘汰、取缔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稀土采矿和冶炼项目。
  2009年起,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目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牵头,开始研究制订《稀土行业准入条件》。今年5月,《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已经对外公布。也因此,近年来我国稀土产业的集中度也大幅提高,生产秩序大为好转。
  以包头地区为例,最多时,包头市有稀土矿开采和冶炼分离、加工企业150多家,产品雷同,附加值低,污染严重。近年来,通过提高环保等门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整合,目前包头市有各种稀土企业约80家,其中冶炼分离企业不足20家。
  同时,多家大企业已揭开了稀土行业兼并重组的大幕。例如,早在2007年7月,中铝(601600)集团就整合了中国稀土开发公司,并将稀土产业确定为今后的发展重点;2008年6月,江西铜业(600362)集团出资4.3亿元,成功竞得四川牦牛坪稀土矿的采矿权;2008年8月,五矿集团即与江西赣州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定南大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产能整合、企业联合,是市场良性发展的根基,如果根烂了,肯定结不出好果实。”梁行方说,只有稀土产能相对集中,才能解决恶性竞争、开发无序和浪费污染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进口配额上也健全了管理。自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了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近年来,我国逐步压缩出口企业和配额的数量、稀土矿的年度开采量。例如,商务部下达的内资企业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总量2005年为5万吨,2008年已降为3.4万吨。
  今年的内资、外资企业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均已公布,已下达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为30258吨。其中,内资企业共分配到22512吨,外资企业共获得7746吨。同时,与过去的内资出口企业多达四五十家相比,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内资稀土出口企业数已分别降至25家和23家、22家。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包钢稀土(600111)(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等稀土业界人士分析说,前些年内资企业的出口配额下调较大,外资企业的出口配额单列而且总量相对稳定,今年内资、外资企业出口配额量同时下调,也有利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