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稀土短缺国家 “绿色治理”倒逼而出

2010年10月11日 10:30 91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诸多不足仍待完善
  然而,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稀土产业和出口等政策,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其一,近年来,我国稀土产业整合尽管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布局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以稀土永磁材料为例,仅山西、内蒙古、浙江等地的稀土永磁企业就在200家左右,然而大部分是年产能不足1000吨的稀土永磁企业。
  其二,我国稀土产品种类日趋增加,而稀土出口税号却仅有40多个,部分产品与出口税号脱节,既无法满足监管需要,又导致资源流失和走私现象。在今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上,一些参会的官员和企业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尽管我国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减少,但借铁合金等名目出口的稀土产品,以及走私出口的稀土产品,预计每年总量在2万吨以上,通过我国的稀土产品出口量和国外的稀土矿产量、稀土产品消耗量,即可以估算出来。
  其三,稀土配额制度,本意是保护稀土资源;然而部分专家和稀土企业负责人指出,这一政策自相矛盾。比如,我国在限制稀土初级产品出口的同时,却鼓励稀土功能材料、器件等产品出口,等于是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把污染留在了国内,却未起到防止稀土资源流失的作用。由于稀土出口配额紧张,加上部分不生产稀土产品的贸易公司获得了不少配额,因此私下倒卖配额的问题很突出。据部分稀土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目前1吨稀土产品出口配额的买卖价格已高达数万元甚至10万元左右。
  其四,出口配额管理制度在设计上,对稀土产品战略价值未作详细区分。与北方企业生产的轻稀土产品相比,南方产的中重稀土产品产量小,价格却很高。这意味着南方的重稀土产品出口企业只要很小的出口量,就可以实现较高的出口金额,而当前的出口配额管理制度又未对出口的稀土产品种类作更细致的规定。因此,稀土出口企业为争夺出口配额,必然会偏向出口昂贵的稀土产品,从而出现镧、铈等低廉的稀土产品“出不去”,镝、铽等稀缺昂贵的稀土产品“管不住”的问题。
  其五,在我国减少稀土出口配额的同时,近年来不少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在我国包头、江西赣州等地投资设厂,因为兴办的企业在我国购买稀土原料、初级产品不受配额限制,由此配额制一定程度上已被架空。
  “这些企业投资不大,产品档次也不高,除了流失资源,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不大。”据专家介绍,目前仅包头就有近10家外资工厂,这些企业在当地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囤积。例如,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共有熔炼、制粉、成型、烧结、后加工、表面处理等6道生产工序,部分外国企业在包头的工厂仅加工到第二道就运到国外加工。不少企业还分别在包头、赣州两地设厂,以丰富稀土产品种类。

[1] [2] [3]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