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凌云抒奇志—陕西有色铝产业十年巡礼

2010年08月04日 10:36 160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小到大的跨越——坚持滚动发展  实现规模经营
  在铜川铝业诞生之前,陕西省的用铝全靠外省调拨,有时靠进口,从关系陕西工农业生产的高度出发,1966年,陕西开始了在铜川筹建铝厂的步伐。克服重重困难,作为重点必保的支农项目和小三线工程,最初设计产量为年产电解铝2000吨的陕西铜川铝业有限公司前身——铜川市铝厂在铜川市郊一条狭长的山沟里安营扎寨、破土兴建,开启了陕西铝工业发展的大幕。在3年多的施工中,经变更设计,企业电解铝年产量最终被确定为5000吨。投产3年多后,才勉强达到了设计产能。1979年后,方完全达到了设计产能。改革开放以后,铜川铝业借助国家提出的要“把有色工业提到重要地位上来,根据西北电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实际,铝工业要向西北转移”的政策东风,通过对自身资源的全面整合和潜质的深入挖掘,靠着开展横向经济联合,采取补偿贸易、以货易货、来料加工、出让产权、以存量换增量等多种灵活方式,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先后引进发展资金近20亿元,历经三次扩建,生产规模挤牙膏般地扩大,至2000年,企业电解铝产量首破5万吨大关。记得当新的世纪到来之时,铜川铝业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曾满怀激情地畅想:铝厂在历经磨难之后,又一次顽强的崛起,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未能阻止我们奋进的步伐,一个充满希望的铜川铝厂正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阔步前进。诚如斯言。2001年1月,经过资产重组,铜川铝业加入刚组建不久的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在随后的十年间,国内电解铝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井喷期,规模企业鳞次栉比,高效低耗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站在新的平台和起点的铜川铝业审时度势,通过对自身优劣势的详细分析和正确定位,通过对行业趋势的深入研究和提前预测,通过对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深刻洞悉和准确把握,以建陕西省最具活力、相关度最高、经济效益最好产业群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领导、支持、帮助下,铜川铝业大胆实施电解铝环境治理技术改造工程。该工程是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和国债项目,被省市政府列为“十五”期间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它采用先进的240kA大型预焙槽工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予以实施。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抢抓机遇意识,铜川铝业人倒排工期,克服资金难、征地难、供电方式确认难、施工难等诸多难题,在拼搏中进取,在逆境中奋进,用5年时间完成了工程,不仅使电解铝产量一举增加了16万吨,走过了过去20年要走的路,而且因为对电解烟气的治理采用的是干法净化技术,使氟的净化效率达98%以上,除尘效率达99%,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点,做到了污染物的全程控制,生产工艺完全符合国家行业环保标准,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共同发展,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新路。
  2002年5月25日、9月26日,铜川铝业自备电厂1#、2#机组相继并网发电,投入运行,历8年艰辛建成的自备电厂一期工程胜利完工,圆了铜川铝业人自己发电、自己炼铝的夙愿。一面是不断加码的电力负担,一面是铜川得天独厚的丰富煤炭资源,上世纪90年代中期,铜川铝业人有了以煤发电、以电促铝、用自己的电产铝的铝电煤联产联营发展思路。但由于建设资金不足,铝电煤联产的起步工程于1999年8月起被迫搁浅近两年,是加入陕西有色集团公司的难得契机,使工程重获生机,于2001年4月恢复建设。享受了开工的喜悦,经历了停工的苦涩,品尝了复工的甘甜,随着两台机组的顺利投产,小铝厂有了大作为,铜川铝业矢志不渝坚持滚动发展、走规模经营之路有了最好的注脚。

 

[1] [2] [3][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