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综合利用政策研究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启动

2023年04月27日 9:7 322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

为进一步推动赤泥源头减量和绿色利用,积极落实“双碳”目标,4月24日,《赤泥综合利用政策研究与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启动会在协会本部召开,讨论研究赤泥绿色利用工作方案及联合攻关项目等事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葛红林在讲话中重点介绍了赤泥绿色利用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4点意见。

葛红林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赤泥绿色利用工作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扎实的进步,从政府、科技、产业等层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经形成了粉体材料、有价金属回收、胶凝材料、路用材料、建筑陶瓷材料五大重点应用领域。他说:“近10年来,赤泥绿色利用的进步非常显著,特别是2022年,一批生产路基材料、胶凝材料和建筑材料的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我国赤泥绿色利用量已达800万吨,比2021年利用量增长40%,达到历史最高。”

葛红林表示,在此过程中,众多生产和应用企业更加重视赤泥的减排和绿色利用工作,如中铝集团、山东高速集团、宝武集团在积极推动赤泥绿色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一批企业和企业家已经成为中国赤泥绿色利用产业发展的开路先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敢为人先的作用。

葛红林指出,在看到取得成效的同时,应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国历史积累赤泥存量巨大,而增量仍未得到遏制。二是赤泥绿色利用“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加快攻关。三是赤泥绿色利用的基础研究薄弱,科技力量投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四是赤泥绿色利用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也存在跨行业应用壁垒。

近年来,固废综合利用工作受到重视。在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力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赤泥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按此目标测算,到2025年,赤泥年综合利用量要达到6000万吨,综合利用水平也需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当前无论是利用规模还是利用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我们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为此,葛红林就进一步做好赤泥绿色利用工作提出4点意见。

一是进一步强化赤泥绿色利用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行动计划》和《2022赤泥绿色利用发展报告》编制工作,实现国家对“十四五”时期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强化赤泥绿色利用联合攻关。要深入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月21日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密切产学研用合作,形成联合攻关合力,加快攻克赤泥绿色利用的共性难点问题。三是进一步强化赤泥绿色利用产品的扩大应用。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加大社会宣传,形成社会共识争得社会支持,增强各界信心。要强化赤泥绿色利用的跨界合作,充分发挥在节能减排、变废为宝中的互补性、协同性,发掘新的增长点,形成更有效益的固废利用流程。四是进一步强化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的协调服务。赤泥办要遵循“三服务”的工作原则,要精准服务政府,精心服务行业,贴心服务企业,真正发挥好“三服务”的作用。

葛红林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迈上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希望大家能够牢牢把握住战略机遇,抢占产业转型升级、“双碳”目标实现和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拿出“智公移山”的智慧与耐力,融合协同,形成合力,在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上展现新作为,赋能新格局。

工信部节能司有关工作负责同志表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高度重视赤泥绿色利用工作,专门设立推进办公室,开展了大量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建议在政策研究工作中,坚持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源头减量、创新引领,加强联合攻关、跨行业合作,加快推动赤泥绿色利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赤泥推进办常务副主任曾庆猛作《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方案(讨论稿)、首批赤泥绿色利用联合攻关拟立项项目、《2022赤泥绿色利用发展报告》和《赤泥绿色利用进展》编制工作的说明,并明确了相关企业与专家的工作职责。

与会专家、企业代表重点围绕《行动计划》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跨界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为《行动方案》编制及更好地推动赤泥绿色利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在总结时指出,政策研究要有针对性、有效性,符合实际,接地气。赤泥综合利用目标设定要科学合理。要做好赤泥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筹划举办国际性赤泥会议;氧化铝企业提高站位,支持此项研究工作。

来自工信部、有色行业、钢铁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有色协会、钢铁协会相关部门负责人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协会赤泥推进办主任王吉位主持。

(本报记者 李铮 摄)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