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强国之路怎么走 由“大”变“强”逢机遇

2014年08月07日 9:59 1029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由“大”变“强”机遇显
  “我国矿产资源品质齐全、总量丰富,为我国矿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通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矿业的采、选、冶及下游相关产业,已在全球奠定了重要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由矿业大国向矿业强国转变提供了强大支持。”王安建表示。
  而全球资源供需格局变革也对我国矿业强国的实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新的历史时期,全球资源供需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调整,地缘政治格局势必迎来新一轮的深度调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最活跃的矿业发展国,当仁不让地成为此次变革的中坚力量,并将充分利用资源、产业、金融等优势,来奠定和巩固其世界矿业强国的地位。
  不容忽视的是,能源、资源、环境制约因素的愈益突出,也在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尽快走矿业强国之路。虽然我国石油、天然气、铁、铜等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大意义的矿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但对全球资源市场的控制力却很弱,这直接关系着未来的资源供应安全。而我国矿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所付出的高昂成本,也对未来我国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需要通过建设矿业强国来加以解决。
  当前,全球矿业进入低谷的严峻现实,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建设矿业强国提供了良机。
  “全球矿业形势的持续低迷,为新一轮全球资源配置和兼并重组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王安建说:“当前,矿业发展的全球化进程越来越明显,中国已经迈出了资源全球化配置的步伐,要总结吸取过去‘走出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真正实现中国由矿业大国向矿业强国的转变,积极面对当前的挑战,抓住机遇,实现梦想。”
  当然,要建设矿业强国,首先要明确矿业强国的内涵,弄清楚什么是矿业强国。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王保良认为,必须先明确什么是“矿业大国”及国际上有几个可以称之为“矿业大国”的国家,同时明确这些“矿业大国”的矿业在本国、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全球矿业资源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还必须要对比全球描绘出“矿业强国”的样子,这样就可以描绘出心目中“矿业强国”的样子,也就知道了现阶段我国矿业在全球的地位和差距,从而为设计建设“矿业强国”提供可以参照的模型。
  “矿业强国是一个综合性标志,首先必须有强大的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其次必须有雄厚的实体经济和先进的矿业生产力,再次必须要有好的投资环境。”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资政傅鸣轲认为。
  “我国是公认的世界矿业大国,但未必是矿业强国。如何界定矿业大国与矿业强国的内涵,对判定我国矿业发展现状意义重大。”王安建分析说,相对而言,矿业强国是相对于矿业大国而言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在全球矿产资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国际矿业发展具有持续影响力。
  事实上,一直关注中国矿业、曾率先提出“四矿”问题的朱训,早已开始研究中国的矿业强国问题了。他在《关于中国由矿业大国迈向矿业强国的思考》一文中明确指出,矿业强国首先是矿业大国,矿业大国的形成与全球和本国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矿业强国是在矿业大国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国际矿业的溢出效应,即对国际矿业发展的持续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包括该国对全球矿产资源的控制力,该国对国际矿业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该国矿业公司对国际矿业市场的垄断能力,该国对国际矿业规则标准制定的主导能力以及解决本国及全球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理论和技术能力,本国矿业法律、税收制度、地学教育和地学知识普及等6个方面。
  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资政康义十分认同上述观点,他提出的矿业强国所具备的“资源保障能力和资源战略储备潜力、创新驱动能力、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矿业市场的投融资能力和矿业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与朱训的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占有、控制、开发和使用全球矿产资源的能力是衡量大国与强国的重要标志,对矿业金融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是判断矿业大国与矿业强国的最重要标准。一国矿业垄断集团的实力是矿业大国与矿业强国的分界线。主导矿业行业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成为矿业大国和矿业强国竞争的制高点。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己的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科学问题,并在科学理论创新、技术方法创新、研究思路创新等方面对世界地球科学有所贡献是衡量矿业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准。法律税收、地学教育和地学知识普及则是反映大国和强国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朱训特别强调说。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