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有色改革探索国有地勘单位新路
2014年03月24日 10:53 12481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让步伐更从容
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盛会虽已胜利闭幕,但却向外界传递出鲜明的信号——改革将是2014年的最热词汇。
毫无疑问,当前一段时间正是我国国有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的最关键阶段。方此之时,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勇气不可缺,因为有益探索、转型升级、谋求发展的机遇稍纵即逝;改革思路一定要清,方向一定得明,只有这样改革的步伐才能迈得更从容。
更加从容,首先必须要看清现行管理体制的诸多“两难”问题,主动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但这种“分类改革”只是对地勘改革方向的一种定性,切不能一蹴而就、为了改革而去改革。一定要善于从国家和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中捕捉改革与发展的契机,并使之为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这样方可赢得改革的主动权,赢得超越式发展的先机。
更加从容,意味着需要跃动的激情之外,还需要超前的思维、缜密的思考、周到而细致的顶层设计。可以说,完成人员身份的转换是改革的“深水池”,要让单位职工放弃既得利益彻底进入市场,和企业结成命运利益共同体,就一定要智慧地“引导”人们改变脑海中墨守成规、浅尝辄止、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观念,代之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胆识、魄力和智慧,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参与改革与发展的干部职工中,让他们享受到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成果与红利。但在当前情况下,应将更多的选择权留给职工自己,毕竟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有利于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地质职工生活的富裕。
更加从容,要将当前的经济现状和未来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对今后一段时期以及长久的发展各自确定自己的发展主调,要有一个更清醒的把握和认识。要正视全球矿业变化对投资心态的影响,分辨市场上一些私募基金的“投资文化”异同,切不能一时大意,让最后吸纳的资金不是“源头活水”,反倒成了发展的“绊脚石”。这就要求一定要非常清醒地选择“战略伙伴”,并不断地与市场上的合作伙伴寻求发展的共同点。对于不能同甘共苦的“联姻”,不妨“快刀斩乱麻”。
更加从容,说明对改革的“单兵突进”需放长眼光。本报曾经提出,改革是一盘棋,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地勘单位改革是在地勘行业历经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择市场化改革路径,没有现成的可以照搬的模式,前近的路上挫折不可避免。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稍有磕磕绊绊,便将之置于漩涡之中,显然有失偏颇。
更加从容,还说明着必须正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对改革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啃硬骨头难免要交学费”这样的话不免还有些苦涩的味道,但反而也更加坚定地表明了我们国有地勘单位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胆子要大一点,但步子要稳一点。这是那位曾经被誉为“中国改革总设计师”的老人的教诲与告诫。由于种种原因,地勘单位的改革更为复杂。所以,这句话显得更为中肯而实用。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