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透视 产能之“过”

2013年11月30日 7:53 1193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化解稀土产能过剩要打组合拳

345713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 张安文
 

 稀土行业是个特殊行业,从矿产品到氧化物、盐类、金属及合金,再到各种稀土材料,按全国产值计最多只有1000亿元。从产量看,全球稀土总需求只有12万吨左右(折100%稀土氧化物计算),各种稀土材料全球产量也只有几十万吨。然而稀土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关联的特色产业,目前,也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主要稀土产品产能与产量比即过剩系数如下:稀土氧化物3.2,稀土永磁材料3.89,稀土发光材料2.94,稀土储氢材料2.37,稀土催化材料1.72。近两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加上2011年稀土原料暴涨,对稀土中下游应用企业产生严重伤害的滞后效益,以及国内外稀土减量化技术和替代技术的发展,使原本就过剩的产能面临需求不振的市场,不少稀土原材料企业开工不足或停产,产能过剩成为令各级政府和全行业头痛的顽症。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产能过剩十分严重的态势下,不少地区或打着高新技术旗号,或预测出难以实现的高投资收益率,仍在开工建设新的稀土项目,使稀土产能过剩日趋严重。
  产能过剩不是稀土行业特有的现象,与全国钢铁、水泥等几大产能过剩的大行业一样,稀土产能过剩的产生原因及化解办法有相似之处。造成稀土产能过剩有多种影响因素,其解决之道也应是多管齐下,打好组合拳。
  产能过剩是一种市场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讲适度过剩是一种常态,它具有促进竞争等作用。市场供需关系对产能有一定调控作用,供应过度导致价格和盈利的双降,甚至亏损而使部分企业退出,从而减少了产能,反之亦然。不幸的是政府过度介入或干预企业投资行为,置原本已强烈发出的市场过剩信号于不顾,还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重复建设项目以支持。所以,尊重经济规律、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调控供需关系的机制是今后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地方政府出于对GDP增速、就业、税收等多因素的考虑,不顾全国稀土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而上马新的项目,这样做尽管从全国大局看不妥,但符合地方的短期利益。因此真正做到不以GDP论英雄。
  把压缩稀土产能工作的中心和主要责任下移到地方政府势在必行。
  应本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资产纽带、市场行为”的原则,加快稀土原材料企业兼并、整合、重组进程,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稀土原材料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稀土行业要加大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压缩长线产品,生产高端产品和良好性价比的中端使用产品,要注意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避免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近二十年来,稀土材料在各高技术领域有了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尤其是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已成为拉动稀土消费量稳定增长的主导因素。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应用稀土永磁材料的行业改为使用其他磁性材料,不但性价比不理想,还不利于节能减排,稀土上游企业也痛失部分永磁市场。稀土催化、稀土发光、稀土储氢、稀土抛光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等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中有可期待的市场需求,也有与稀土永磁材料类似的恢复原有市场和扩大市场容量问题。稀土在玻璃陶瓷、钢铁、有色金属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并可解决稀土镧、铈等元素过剩的问题。同时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发国外市场。
  可考虑由稀土行业协会为主建立稀土产业产能预警及信息发布制度,为各地商业银行提供相关信息,并对过剩类稀土项目设立贷款壁垒。对于优强企业则给予授信方面优惠等相应支持。
  当然,解决好稀土产能过剩,还有不少相关问题要考虑。如对关停企业的职工安置、债务处理问题,对并转企业的资产处理、产品结构调整等都要认真加以解决。

[1] [2] [3] [4]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