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透视 产能之“过”
2013年11月30日 7:53 1193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优化区域布局 产业重组整合
■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总经理 史生文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就电解铝而言,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普遍出现经营困难,已经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之一。积极稳妥地化解行业产能过剩,不仅是避免市场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任务,已经在各个层面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笔者认为,电解铝行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行业,化解产能过剩迫在眉睫;同时,因其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需要疏堵兼顾,多措并举,因势而为。
一是要注重发挥优势骨干企业的作用,着眼于提升竞争力,推进产业重组整合。一方面,大型骨干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市场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政府层面应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完善和落实促进产业兼并重组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整合,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自身具备一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电解铝企业,支持其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形成煤(水)电铝一体化发展格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高效节能铝电解新技术、新材料,提升铝工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整优化电解铝存量产能,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行业发展的协调和自律能力,促进电解铝产业良性发展。
二是要注重区域发展和市场资源配置,借势而为,促进产业优化布局。近年来,电解铝企业整体呈现低成本竞争局面,资源能源因素对电解铝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逐步加深,特别是用电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解铝竞争力的瓶颈,促使电解铝产业正在加快向资源能源富集地区转移。这一点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因此,要充分考虑东西部地区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因势利导,优化产业布局。
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甘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电解铝等高载能产业的支撑,而电解铝恰恰是甘肃的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需要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另外,甘肃工业基础扎实,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近年来电力建设迅速,在原有的火电、水电基础上,建成了光伏发电和陆上三峡——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基地,电力资源丰富且结构优良,在当前用电成本制约产业发展的严峻形势下,甘肃应该是优化电解铝产能布局的理想区域。
同时,还应结合电解铝的布局,大力发展高性能铝合金及其深加工工艺,拓展铝产品的应用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解决电解铝产业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并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是要注重政策引导,着力完善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强化政策约束和引导,通过完善土地、环保、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严格执行铝行业规范和准入条件,实施有差别的能源、资源价格政策,逐步淘汰超过能耗限额标准和环保不达标的产能,严格控制电解铝新增产能和盲目重复建设。这样,通过整合优化存量产能,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控制新增产能,必将有效缓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从而促进电解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另外,从近年来经济运行情况和电解铝行业发展趋势看,化解产能过剩非一朝一夕之功,既要出重拳,更要出组合拳,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建立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大力完善产业、土地、环保、科技、节能、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坚决清理不利于公平竞争的限制措施;进一步理顺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加强政策引领,营造公平环境,保障电解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作为中铝公司重要的成员企业之一,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按照中铝公司关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工作部署,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扎实推进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电解铝企业,为建设最具成长性的世界一流矿业公司,为促进电解铝产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