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困境中,我们逆风前行
2013年08月28日 15:26 1668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挥“三板斧” 打破“寒冰”
■陕西锌业公司总经理 何学斌
在有色金属市场的“寒冰期”,我们陕西锌业公司积极尝试走“科技创新、循环发展、对标管理”之路,经过干部职工努力,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景象,初步破解了锌冶炼行业发展的困境。
2008年以后,受金融危机持续深度影响,国际国内供大于求的矛盾不断加剧,锌产品国内市场严重过剩。企业不转型、不升级、不改革求变,只有死路一条。陕西锌业公司在反复研判形势后,决定依靠“科技创新、循环发展、对标管理”这三板斧,在有效利用、循环利用废弃有价资源,挖潜增效、降本增效,尝试对标管理方面,做足文章,扭转不利局面。
公司首先在下属企业商洛炼锌厂进行对标试点,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学习培训,增强了对标管理工作的认识。2001年,在陕西有色集团的指导下,对炼锌厂的对标工作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将对标指标与技术攻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努力,企业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较大的提高。
2012年初,我们将对标管理工作列为全公司的一项重点工作,提出了“以全面开展对标管理工作为抓手,切实搞好降本增效、挖潜提效工作”的要求,进行全面落实和实施。
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派出了10多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株洲冶炼厂等10多家同行业先进单位进行考察。通过对标学习,明确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后,陕西锌业公司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短平快措施。通过努力,2012年实现降本增效5500余万元。同时,由于系统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产品质量得到显着提高,2012年电锌产量超设计产能达到16万吨,0#锌品级率创记录地达到98%,秦锌牌锌锭于12月3日成功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提高了产品竞争力。确定的对标指标要素目标值完成率达到了85%,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斗志,坚定了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
经过两年多的科技创新和对标管理的实践探索,企业在困境中,终于撕开一道缺口,看到了奋斗的曙光。但是,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锌金属市场一路走低,单价跌破15000元!这给我们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013年初,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全公司形成共识,及时明确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效益为中心,以“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为主线,以对标管理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和谐发展为目标,着力抓好安全环保,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成本,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将对标管理工作继续作为公司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进行了“全面加强对标管理工作,打一场降本增效、扭亏为盈的攻坚战”的专项动员。
我们的具体措施有:
一是加强学习交流,不断优化对标指标体系和目标值,促进对标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公司先后派出了近10批次技术和管理人员到云南铜业等多家企业进行考察,不断修正、完善技改方案及对标指标要素;同时,邀
请湖南大学等10多个科研院所专家、技术人员到我公司进行现场指导、研讨,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和对标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强化基础管理,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对标管理工作的落脚点。通过加强操作管理,使109平方米沸腾炉连续运行17个月;通过强化配料管理,加强设备工艺操作,使两台回转窑运行周期大大延长;通过实施精细化操作,粗镉炉已连续运行12个月,煤气炉已连续运行7个月,锌粉电炉最长的已连续运行22个月,熔铸电炉最长已运行7年多,最短的也达3年,而且目前仍在正常生产。通过加大综合回收率考核,锌总回收率较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电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上年下降15kg/吨,析出锌直流电单耗较上年降低15Kwh/吨。提高产量,降低单位固定成本是增效益的有效途径。年初我们早动手,早安排,上半年完成锌锭86868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078万吨,因锌锭产量提高单位固定成本下降209元/吨。
三是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为依托,推动对标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全公司今年确定了36项重点技术研究和攻关课题,把它们与对标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积极实施了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技改项目,提高了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1)自主研发银综合回收工艺,提高银回收率。我们利用两个月时间进行工艺改造,使银精矿品位由改造前的2.41kg/t提高到目前的5.41kg/t以上,尾渣含银由150g/t降低到67g/t,每年可多产银精矿1100吨;利用停用的原金银车间实施金、银提纯,目前已正常生产,年可产银锭15吨,黄金20公斤,产生效益4000万元以上。通过对生产工序的升级改造,不仅增加了产品品种,延长了产业链,而且盘活了闲置厂房和设备,分摊了原来由锌锭负担的折旧186.4 万元,又逐步消化了历年来库存的银精矿,盘活了企业资金。
(2)实施氧化锌系统技术升级改造,提高铟回收能力。利用3个月时间,实施氧化锌浸出系统技术升级改造,将自产氧化锌和外购氧化锌浸出分为两个生产线,酸上清含铟由原来的80mg/L提高到了250mg/L以上,铟锭生产成本下降50万元/t.In,年产量可提高5吨。
(3)实施净化系统升级改造,有效降低锌粉单耗。我们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净化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以适应复杂原料和高温季节对工艺的要求。建成投运后,电锌锌粉单耗降低15kg/吨,极大地降低锌锭生产成本,年可创效500万元。
目前,陕西锌业公司本年度设立的82个对标指标要素,上半年实际完成 74个,对标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活动,不断深化降本增效和对标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费用,上半年共实现降本增效3107万元,使我们看到了扭亏增盈、健康发展的曙光。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