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干涉” 伴“铝”生活需谨慎

2013年04月17日 9:0 940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曾被认为无毒无害风靡一时
  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的主任医师郝凤桐介绍说,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铝和铝盐不被人体吸收,无毒无害,便将其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水处理剂、临床药剂和各种炊具容器等。由于铝制品的轻盈耐用和不易生锈等优点,数十年前,寻常百姓家使用铝饭盒、铝蒸锅、铝壶、铝勺是普遍现象。
  铝和人体的亲密接触,是否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许多研究团体曾经报道,广泛使用铝盐净化水可能导致脑损伤,造成严重的记忆力丧失,这是早老性痴呆症特有的症状。早在1972年,就有报道透析性脑病患者脑皮质和血清中的铝明显高于正常人。研究人员对老鼠的实验表明,混在饮水中的微量铝进入老鼠的脑中并在那里逐渐积累,给它们喝一杯经铝盐处理过的水后,它们脑中的含铝量就达到可测量的水平。
  有研究报道,早老性痴呆症病人的脑组织铝含量是正常人的1.5—30倍,在神经原纤维缠结区脑铝含量明显升高。“虽然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是过量铝摄入被证实是其发病因素之一。”郝凤桐说。
  更有研究显示,过量摄入对于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十分广泛的,不仅涉及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还会涉及骨骼、造血系统、内分泌及生殖系统等方面。郝凤桐认为,铝元素不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是慢性中毒金属元素,不会导致急性中毒,如果长期超量摄入,具有蓄积性,可以沉积在大脑、肺脏、肝脏、骨骼、睾丸等中,累积到一定数量后产生慢性毒作用。

  铝是食品污染物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建议加以控制。
  郝凤桐说,有人研究我国民众的铝摄入状况,从目前情况看,每人每天可能从食物中摄人8—12毫克的铝;由于使用铝制的炊具、餐具,使铝溶在食物中而被摄入约4毫克;大量的铝可能来自滥用含铝的食品添加剂,该类食品添加剂经常用于炸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也涉及含铝发酵粉加工的馒头、花卷、糕点等。据有关部门抽查曾经发现,每千克油饼中含铝量超过1000毫克,如果吃50克这样的油饼,就有可能超过了每人每天允许的铝摄入量。
  早在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的卫生行政部门,就曾经通报馒头和油炸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存在滥用明矾,导致铝超标现象。郝凤桐介绍,明矾又名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曾被民间广泛用作水净化剂;在油炸食品中同时添加明矾和小苏打,会使等量的小苏打释放出更多二氧化碳,使油炸食品蓬松可口;在制作粉丝、粉条等淀粉类食品时加入明矾,可使食品更加筋道。
  近年来,很多国家越来越重视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纷纷出台规定,限制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2012年5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法规,修订了关于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条件及限量。法规对含铝色淀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并明确色淀中铝的最高含量。经风险评估,法规决定删除硅酸铝钙和硅酸铝等三种添加剂。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