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找矿:走进春天里

——党的十六大以来地质找矿工作综述

2012年08月15日 9:23 144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大讨论催生地质找矿新机制
  在地质找矿单一国家投入的格局被打破后,找矿突破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机制来实现。
  在这个大背景下,在徐绍史部长的倡导下,国土资源部发动了全国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意在梳理总结影响和制约地质找矿突破的焦点难题。一年多的“大讨论”之后,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工作如何有效衔接;在矿产资源配置全球化和国内矿业权配置市场化背景下,国有地勘队伍如何有效参与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竞争;企业化经营的国有地勘单位如何得到政府合理政策扶持与引导;矿产开发热之时,如何防止垄断矿业权等问题,逐一被梳理出来,并逐步找到解决的办法。
  徐绍史部长提出了“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相互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矿产勘查和地勘基金有机衔接,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紧密结合,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地勘队伍改革协调配合”的找矿新机制原则。
  于是,在北京与许多省会城市,国土资源部与各省区签订协议,开启了部省合作推进找矿突破的新模式。
  在安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和中国五矿集团,在庐枞地区展开了合作,成功创造了全国闻名的泥河模式。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的转化问题和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的跟进问题,为短时间取得找矿突破创造了条件——传统模式下需要8年时间才能完成的普查、详查、勘查工作,泥河铁矿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提交了一个特大铁矿。
  在河南,省地矿局提出了整合勘查模式,在资源要素上实现了大整合,运行机制上搭建了大平台,组织形式上实行了大会战。值得一提的是,省地矿局成立了15个地勘单位参与的全资国有性质的豫矿公司,并与中国五矿集团、河南煤气化集团等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战略投资关系,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大平台的勘查投入新机制。
  在新疆,国土资源部与新疆合作实施的“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即358项目),举全国国土资源系统之力,加快新疆地质勘查进程,积极推进整装勘查,引进大企业、形成大投入,把新疆建成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接替基地。
  一个个成功的模式,一个个有影响力的找矿发现,让新时期地质找矿坚定了新机制的方向。
  2010年4月26日,《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为核心的地质找矿新机制,为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搭建了一个凝心聚力的大平台。
  在这个大平台上,各投资主体、参与主体在地质找矿大格局中都找到自己的定位——公益性地质工作开展前期调查评价,商业性矿产勘查加快进入找矿主角,地勘基金用来分解风险、政策调控。
  在这个大平台上,政府、企业、地勘单位、矿业企业,以及各种社会资本,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动性。汇聚了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的地质找矿新机制,为地质找矿突破奠定了新制度框架。

[1] [2] [3][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