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找矿:走进春天里

——党的十六大以来地质找矿工作综述

2012年08月15日 9:23 1469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春风拂过处,寒冰速消融
  在落实《决定》的工作中,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明确提出,要“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地质找矿工作要部署到重要成矿区带和重大地质问题区块;要“点面结合、区域展开,产学研紧密结合,多目标、多手段、多技术综合部署”地质找矿。
  国土资源部即明确了未来地质找矿突破的重大部署——加强勘查16个重点矿种、11个主要含油气盆地、13个大型煤炭基地和16个重点金属成矿区带(后增加至20个),以期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稳定和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供应能力。
  与此同时,困扰中国地质找矿的勘查资金投入和收益分配、勘查市场建设、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等,也紧锣密鼓地进入国土资源部的议事日程:
  要健全中央和省级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以此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要开展全国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远景调查与潜力评价工作,以此摸清资源家底并科学规划我国的矿产勘查与开发;要加大大调查重要成果的社会共享程度,以此吸引商业性勘查资本的进入并降低其风险;要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等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质勘查的机制……
  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在公益性与商业性矿产勘查之间,增加了过渡与拉动的新的重要环节,其采用的市场方式出让并将矿业权所得收入按比例分成的市场化运作,实现基金的滚动发展,为一度萎靡的勘查市场注入了强心剂。各省随即效仿,纷纷设立省级地勘基金。
  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土资源部对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业权使用费等政策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分成所得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和矿业权价款等收益,更多地投入到了矿产资源勘查中。
  十年间,中国地质勘查投入的引擎在不断发力:地质大调查和地方公益性地质投入从每年几亿元,到十几亿元,再到几十亿甚至超过百亿元。
  十年间,国土资源部在培育勘查市场下足了气力:一系列文件和通知的出台,深化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全国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在逐步建立健全;利用各种手段培育矿产资源勘查资本市场,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勘查开采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矿业权、矿产储量评估机制,矿业权评估师、矿产储量评估师制度,注册地质师执业准入资格制度等一步步推进。
  一块块制约找矿突破的寒冰,在春风劲吹下,迅速消融。

[1] [2][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