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策划—“走出去”:先行者之思(上)

2012年06月14日 8:25 105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主持人语: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企业为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解决行业资源瓶颈,大步迈向海外,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海外,有鲜花,也有荆棘。为反映有色企业“走出去”取得的成果,总结“走出去”过程中的得与失,分享“走出去”企业的成功经验,为更多的行业内企业提供借鉴,本报推出特别策划,邀请部分行业内企业领导畅谈“走出去”的经验和体会。

海外发展  争创一流

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铝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熊维平

  近年来,中铝公司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强做优、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中,将国家战略需要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积极推进由单一铝的专业化公司向国际化综合型的矿业公司实施战略转型,用5~10年的时间,把中铝公司打造成最具成长性的世界一流矿业公司。
  要打造一流的国际化综合矿业公司、在世界资源版图上不断强化中国企业的话语权,中铝公司的战略转型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资源领域去获取、开发和配置重要的矿产资源。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努力,中铝公司的“走出去”战略不仅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市场,也为国家的资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海外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中铝公司“走出去”的脉络是什么样的?最近有哪些新举措?为此记者采访了中铝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熊维平。

  再造海外中铝势在必行

  近年来,中国铝业公司在向最具成长性的世界一流矿业公司转型过程中,不断推进海外发展战略,提出了要“再造海外中铝”的目标。中铝公司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海外战略?

  熊维平: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走出去”是必然选择。中铝公司的“走出去”一方面是作为中央企业肩负国家使命与责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不断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证明,矿产资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于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地理上的分布不均性,决定了它在国际关系中十分显要的战略地位。中铝公司作为骨干中央企业,其发展首先是服从服务于国家的资源战略,在海外获取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国计民生的、国家短缺的重要矿产资源,这是中铝公司肩负的重要使命。
  另一方面,中铝公司选择海外发展战略也是自身在向国际化综合型矿业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在金融危机蔓延的非常时期,中铝公司经过认真研判形势后发现,相对于遭受重创的世界各大铝业公司,综合性矿业公司不仅受到的冲击小,而且危机后恢复的速度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铝公司启动了由单一铝业公司向综合性矿业公司转型的战略。国务院国资委对公司的转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及时调整了中铝公司的主业范围为除石油和天然气外的全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也是我们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前提条件。
  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受制于国内资源短缺的硬约束,受制于我国工业发展环境负载量逐渐饱和以及政策对于部分过剩行业发展的约束不断加强等现实困境,中铝公司要向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矿业公司转型,只在国内有限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要依靠“走出去”,在全球资源领域去获取、开发和配置重要的矿产资源,不断提升中铝公司的海外收入比例,持续增强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最终再造一个“海外中铝”,成为世界矿业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中国力量。

  合作共赢硕果累累

  中铝在近年来海外发展过程中一直不断前进,目前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熊维平:围绕国家资源战略,近几年来中铝公司积极寻找海外开发机会,在二十多个国家跟踪并推进资源开发项目。2007年,中铝公司收购了在加拿大、美国和秘鲁三地上市的秘鲁铜业公司,获得了位于秘鲁的1200万吨铜当量金属资源量的特大型铜矿开发权,预计2013年底建成投产,达产后年产100万吨铜精矿;2008年,公司以140.5亿美元收购了力拓英国公司12%的股份,成为力拓集团的最大单一股东;2010年,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联合开发拥有50亿吨世界级优质铁矿的几内亚西芒杜项目,年产9500万吨优质铁矿石,并优先供应中国市场;2011年,公司收购了老挝矿产资源公司60%的股权,获得了老挝大量优质铝土矿资源。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使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结构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更为提升国家的资源安全保障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去年以来,中铝公司与蒙古珍宝公司签署协议,获得蒙古国TT煤矿东区优质焦煤长达7~12年的销售权,每年从蒙古进口优质焦煤近千万吨。今年,公司还与蒙古南戈壁公司、永晖焦煤就收购与合作开展了很多工作,这对于中铝公司获取优质煤炭资源,强化加深能源板块,打造煤电铝一体化产业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资源所在国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社区发展等作出积极贡献。
  除了在海外获取优质的矿产资源,中铝公司还以国际工程总承包为龙头,向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成功输出铝工业技术,带动相关设备、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将先进的科技输送到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提升全球铝工业水平的同时,实现了产能的合理转移。

  中铝公司近年来确立了立足国内、拓展海外的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积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寻求合作机遇。为什么这样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熊维平:随着经济进一步全球化,通过国际分工充分发挥各国和各个企业的比较优势,形成国家和国家、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已成为国际化发展大趋势。我们在海外发展中秉承“全球资源服务于全球经济”的理念,致力于发挥公司的比较优势,与能源矿业界同行共同以互信、务实的原则,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公司合作,理性务实地推进全球资源企业的深度合作。
  作为力拓的单一最大股东,中铝公司在与力拓共同开发几内亚铁矿的过程中,联合宝钢、中非基金、中铁建、中港湾等企业共同成立中方联合体,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充分发挥各企业在相关领域的优势,开创了中国企业联合“走出去”的新模式;公司通过与蒙古珍宝公司开展长期贸易,获得了大量优质焦煤的贸易权,将国内紧缺的矿产资源通过贸易进口的方式来获取,探索了与国外企业合作、获取优质资源的新路子。

  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
  之前您说过,中铝公司的海外发展第一是获取资源,第二是输出技术,转移产能。获取资源和技术输出是否会对项目所在地国家造成影响?
  熊维平:如果有影响,那也是良性的互利共赢。中铝公司“走出去”获取资源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同时也是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输出技术、转移产能是为了合理将国内已经在资源、环境和政策无法承载的产能合理转移到资源能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是一个全球化范围内资源配置使用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是把高能耗和污染转移出去,恰恰相反,我们向海外输出的是世界一流的技术,是对当地负责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这既是中铝公司良好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各国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重视科技推动力的必然结果。我们在越南、印度、沙特、马来西亚等国“走出去”实践中,正是依靠自身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赢得信赖和支持的。

  中铝公司在海外发展中一直重视企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这也为中铝赢得了更多的机会。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的吗?

  熊维平:当前的国际投资环境日趋复杂,各国对于经济发展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仅仅凭借资本优势和发展意愿在海外有所作为难度很大,要真正在海外发展好,挑战是巨大的。这既是我们面临的困难,相信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共同困难。相对于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国外跨国公司,中国企业面临的考验非常严峻,只有从开始就维护好与所在国、项目所在地的关系,保护好当地居民的切实利益,本着先予后取的原则,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海外扎稳脚跟。
  通过近些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铝公司坚持用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作为基础,用一流的技术做保障,用优秀企业公民理念和品牌形象做支撑,围绕国家的战略需要和企业的发展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有目的和选择的“走出去”,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资本扩张的形式,我们追求长期的收益与合作,而绝不是竭泽而渔的短视发展。

  中铝公司在海外的企业形象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进行构建的?

  熊维平:在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中,中铝公司深深体会到,世界一流的理念中本身就包含着对于社会责任的承诺与担当。在海外发展过程中,中铝公司始终充分考虑所在国的实际情况,把“走出去”与所在国当地经济、民生结合起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主动担当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以此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我们始终认为,在海外办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一定要比国内做得更好。这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第二,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第三,服务所在的社区。比如中铝的秘鲁铜矿项目,项目还没批下来,我们就投资5100万美元在矿区修建了一个最先进、最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这个污水处理厂解决了当地老百姓70多年没有用到、没有喝到纯净水的问题。而且这个污水处理厂直接净化秘鲁首都利玛的一条重要河流。在社区建设上,我们承担社区搬迁工作,为当地居民建设一个新城镇。这些都为项目顺利通过环评、获得开工许可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强化优秀的企业形象,中铝公司在海外的发展才能站得住、走得远,再造“海外中铝”的步伐才会不断加快,世界一流的目标才能获得最强有力的支撑。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