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收储受关注

2012年03月15日 9:19 243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特派记者罗娜报道   作者:

  有色金属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与战略资源,其产量及储备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年的两会上,有色金属收储制度受到九三学社中央专职副主席赖明等政协委员的关注。
  九三学社政协委员指出,许多国家为保障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矿产品稳定供应,建立了适合本国的战略储备制度。与发达国家重视有色金属储备相比,我国有色金属储备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为此要加快完善有色金属收储制度。

合理定位有色金属收储

  与发达国家重视资源性战略储备相比,我国收储定位不够明确,主要只是着眼于维护市场而没有突出战略储备特色,还停留在对生产企业和对行业生产能力的保护上,是被动的临时决定,仍属于商业性收储。
  完善国家收储功能。国家矿产品收储应以全局性、战略性和应用于国防工业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收储为主,将我国短缺的、收储资金需求大且通过储备难以调控市场的,我国具有资源优势、国际短缺的、应用于国防工业的有色金属,国内短缺的稀有金属纳入战略收储。 积极引导地方收储工作。地方收储是应在国家指导下和国家收储框架范围内,受国家委托或在国家资助的情况下,并在国家协调机制下,对本省具有国内优势乃至全球优势产品的有色金属产品进行商业性收储。
  合理发挥企业收储作用。企业收储主要应对市场短期短缺,国家应积极鼓励相关企业进行必要的有色金属收储,对于一些国内极度缺乏的品种,要通过法律及协调机制要求企业进行相应规模的收储。

正确选择收储方式

  由于收储方式单一,比较重视矿产品的收储,而稀有金属矿产品及其矿产资源矿产地收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矿产地收储进展缓慢,矿产资源基本上是探明一处就开发一处,一些稀有金属新增产能压力大;计划开采难度加大,国家对钨、稀土等稀有金属实行限产难度较大等问题。
  因此要选择正确收储方式,强化矿产品收储工作,加强紧缺矿产品的战略收储,以确保我国矿产品供应安全;加快矿产地收储工作,通过规定矿产资源规划区,对我国具有明显资源优势,产地资源集中度较高、国际短缺的稀有金属,如钨、重稀土等,应严格控制开采规模,实行矿产地战略性收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紧缺资源要“走出去”利用国外资源,多渠道获取矿产资源,保障矿产资源的稳定供给。
完善收储运行机制
  目前,缺乏专业收储主体,收储品种也不够完全,收储规模缺乏标准。为此要建立健全收储主体,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国家有色金属储备中心,国土资源部设立国家矿产资源中心;合理确定收储品种,做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涉及国家安全的、进口依存度高以及高科技领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本有色金属矿产品收储工作;合理确定收储规模,收储规模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年消耗量、未来需求量、进口依赖度、国外产地集中度、资源赋存状态、科技进步以及有色金属再生性等因素,同时兼顾储备成本、风险概率、储备效益以及国力可承受程度;完善储备动用管理,做好有色金属收储定期评估,调整储备品种以及储备过剩,充分考虑市场条件、价格高涨时抛售,有色金属储备抛售要符合竞争性销售原则。

强化保障机制建设

  在保障制度上,收储立法滞后、资金存在问题、管理不到位、补偿机制缺位、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尽快强化保障机制建设。
  加快法律体系建设,制定与有色金属收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加强管理体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国家储备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矿产资源及其矿产品储备工作;完善资金筹资渠道,国家收储由国家财政支付资金,矿产地收储资金则通过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进行运作,地方收储所需资金,可按国家出资、国家部分出资、国家专项贴息贷款等方式解决;建立补偿机制,通过产业投资等方法对矿产储备基地区域进行投资补偿,引导当地产业调整;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打击稀有金属走私,建立全国性交易中心,或在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交易场所进行交易,将稀有金属储备库同时作为市场交割库。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