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行业在逆境中寻觅变局
2011年12月15日 9:5 10637次浏览 来源: 期货日报 分类: 铝资讯
上游供给:产能扩张下的资源瓶颈
(一)铝土矿受制于人,原材料供应现瓶颈
中国由于自身铝土矿资源紧缺、品位不高,每年都需大量进口海外铝土矿,2006年铝土矿进口量约970万吨,到2010年已猛增到3000万吨,这使得中国铝土矿的自给率长期处于不足50%的低位。在总的进口量中,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铝土矿占比极重,基本稳定在75%—85%的高位。
然而,就在中国进口印尼铝土矿持续飙升的同时,今年9月初,坊间再度传出印尼将限制铝土矿出口。未来,或者印尼抬高铝土矿出口价格,或者中国花费更高的运输成本转向几内亚、澳大利亚进口,但结果都将对国内电解铝冶炼原材料的供给构成不小的压力。
(二)电解铝产能西扩,遭遇资源制约
伴随着电力等能源成本在电解铝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饱受低利润之苦的国内电解铝产业纷纷向拥有丰厚资源和低廉电价的西部扩展,目前全国已在规划中的新建产能达2300万吨有余。但从目前情况看,规划中的庞大产能转化为切实的产量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新湖研究所对相关企业的调研显示,电解铝的产能西扩会遭遇到许多问题,并直接影响到铝厂建设的进程和正式投产。首先,电力问题。其次,运输问题。最后,很少有熟练工人愿迁往条件艰苦的新厂工作,而培养技术熟练工耗时较长。
综上所述,电解铝的产能西扩虽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对国内铝市场的影响和冲击规模要比预期来得小,时间点要来得晚。新疆的扩产在未来2年内,问题的焦点将会主要在电力供应、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上,而后则会受到运输方面的限制,未来仍不确定。
(三)电力瓶颈凸显,有效扼制电解铝供给
自三季度至今,伴随着枯水期持续,市场一度传言西南地区有70—80万吨的产能停产。但根据新湖期货研究所在西南等地的调研结果显示,广西、云南、重庆、贵州4省市目前因供电紧缺以及落后产能淘汰影响到的年化产能大约在55万吨,而产能重启将较为艰难,据我们估算,铝价需要达到17000元/吨以上时,才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产能重启。
在电力危机盛行之时,国家发改委年内两次上调销售电价,对于目前已处在成本线以下的铝厂而言,意味着冶炼成本的再次大幅提升,国家利用电力来制约电解铝行业产能扩张的用意可能也在于此。
电力成本在电解铝冶炼成本中占比接近40%—50%,按照一般生产工艺,电价每上涨1分钱,电解铝总的生产成本大约提升140—150元/吨。今年两次上调电价合计为4.67分,折算到电解铝生产成本,则上升了650—700元/吨,对于没有自备电厂的电解铝冶炼企业而言,成本压力显而易见。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