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热度“过火” 石墨烯产业化短期无望
2011年10月20日 10:34 6392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时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市场炒作过度
其实两个英国科学家发现石墨烯是在2004年,之后就有不少科研人员进入这个领域,但直到去年获得诺贝尔奖垂青,石墨烯才被普通人关注,表现最热切的还是资本市场。
去年国庆节期间科学家因发现石墨烯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股市上就出现一个新群体石墨烯概念股。市场首先炒作的是带“炭”字的上市公司,因为市场认为炭同石墨烯一样,都是碳元素的不同表现形式,两者接近。中钢吉炭和方大炭素因此首先被挖掘出来。中钢吉炭去年国庆节后8天累计涨幅达73.24%,今年2月份和10月份又两次大幅上涨。中钢吉炭为此发布三次公告,其中两次撇清与石墨烯关系。上个月《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石墨烯概念股借机又涨,近期因为美国科学家在石墨烯领域取得新突破,石墨烯概念股风云再起。
“尽管都是碳元素,但炭素和石墨烯之间相差甚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但这并不阻碍中钢吉炭一波波被热炒,而加入这个石墨烯概念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中国宝安是第一个公告明确进入石墨烯领域的公司。此后加入石墨烯阵营的还有金路集团,其投资1500万元,资助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进行石墨烯研发。与力合股份间隔三层的第六元素公司也被挖掘出来,成了力合股份利好因素。其他传出与石墨烯有染的还有天富热电、新华锦、博云新材等。
沈万慈对上市公司向石墨烯领域投资感到不理解。“我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关注的是产业领域。”在沈万慈看来,石墨烯研究还处在科研阶段,科研院所进行探索是正常现象,而上市公司在此方面投资可能面临很大风险。沈万慈认为,诺贝尔奖是奖励重大发现,但和产业的关系不可能立刻显现,甚至永远无法产业化。他举了碳60的例子,当年碳60被发现,也授予诺贝尔奖,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大规模应用。
厦门凯纳总经理助理方崇卿表示,公司跟下游很多客户进行交流,研发进程没有当初预料的好。“我自己也炒股,但从来不买石墨烯概念股。”
四川省有一地方政府向沈万慈询问如何实现石墨烯产业化,沈万慈告诉他们“不要往这里面扔钱”。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