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热度“过火” 石墨烯产业化短期无望

2011年10月20日 10:34 639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不过这些投产产品多为多层石墨烯叠加起来的微片,呈粉末状。丁荣称其公司与众不同的是,“我们可以控制石墨烯在10层以内”。去年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有业内透露石墨烯(单层)价格达到每克5000元,丁荣表示,现在已经降到每克2500元~3000元左右。
  目前申请石墨烯制备专利众多,但这些专利只表示可以生产出来石墨烯,或者找到某种方法或技术,至于能否经济有效地生产出石墨烯来则另当别论。


  试验效果低于预期
  资料显示,石墨烯的厚度只有0.335纳米,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非常牢固坚硬;作为单质,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所有的导体和半导体都快(石墨烯中电子的迁移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石墨烯的特殊原子结构使其具备诸多性能,有可能在储氢、新型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或者燃料电池得到应用。
  即使石墨烯生产工艺问题解决,质量有保证,但在应用上如何保持单片石墨烯的优良性能也有很大难度。沈万慈表示,石墨烯的优良性能是在单层情况下显示出来的,如果要实际应用,将石墨烯做成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材料,就需要将很多片叠加起来,叠加之后的性能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比如一毫米的石墨烯薄片,在热量传递上就递减很多。”
  研究发现石墨烯可以提高某些材料的性能,用作复合材料添加剂。但据沈万慈所了解,当石墨烯作为增强剂放到塑料制品中,性能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并不如预期的大。实际上,石墨烯的排列方式也很难精确控制。
  目前申请的石墨烯专利多为制备方面,即集中在石墨烯生产领域,缺少石墨烯在应用领域中的发现。不过中国宝安申请的专利与应用有关,是在锂离子电池中添加石墨烯以提高性能。
  关于石墨烯在电池材料中的应用,沈万慈所在的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也有这方面的实验,但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在负极材料中加入石墨烯后,的确可以提高电池性能,但和加入石墨烯的成本相比,性能的提高显得没有经济性。”
  不过泰州巨纳董事长丁荣认为,虽然石墨烯在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只要这种产品在某一方面性能较为优越,就体现了石墨烯的价值。作为产业人士,他对石墨烯产业化持乐观态度,认为5年之内即可走向市场。
  金路集团投资1500万元给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做研发,目的也是为了让其提供石墨烯基透明导电薄膜、三维网络散热材料和动力电池用电极材料及产业化三个方面的产业化可行性报告,并组织相关团队进行产业化及市场开发方面的工作。但沈万慈表示,根据自己对中科院金属所的了解,他们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科研,以发表论文报告为主。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