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热度“过火” 石墨烯产业化短期无望
2011年10月20日 10:34 6394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时报 分类: 相关新闻
石墨烯分子结构
作为行业专家,研究了一辈子碳材料的沈万慈也觉得石墨烯火得有点过分了。从去年10月初两位英国科学家因为发现石墨烯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石墨烯在中国成为热点词汇,各地科研院所争相研究,企业争相投资,连地方政府也考虑将其产业化。
沈万慈表示,至少在十几年内,石墨烯产业化基本无望,“石墨烯的应用还面临很多难题,今后很长时间内还会处在探索阶段”。沈万慈是业内公认的碳材料专家、清华大学退休教授,他同时还是中国非金属矿工业石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石墨烯多是微片
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方崇卿表示,生产出石墨烯并不困难,石墨烯生产技术是公开的,普通物理化学老师都能将其生产出来,难的是怎么批量化生产。
厦门凯纳成立于去年5月份,主要产品是石墨烯微片,通常所说石墨烯为单碳层,2个~10个碳层构成称为多层石墨烯,超过10层而其厚度在5纳米~100纳米范围内,则称为石墨烯微片。厦门凯纳在其网站上自称产品可以满足高性能复合材料、显示材料和传感材料等精密电子功能材料以及在超级电容器、电池等新能源材料上的应用,今年2月份和4月份打出招聘广告,招聘研发人员和车间主任等,目前年产能为100吨。
之所以不生产石墨烯,方崇卿称是跟市场需求有关,“要考虑经济效益”。去年记者曾采访过方崇卿,和那时候的乐观相比,他谨慎了许多。“下游的应用太少了,即使上游拿出来产品,下游也用不上,短期难成规模。”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