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中国铝工业 踏出辉煌发展路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建院60周年纪实

2011年09月19日 8:53 1681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31362-35

  改革开放,探索自主创新科技路
  改革开放以后,沈阳院紧紧围绕国家的发展形势和路线政策,不断壮大设计队伍,努力提高设计水平,结合我国国情自力更生开展大型铝镁企业及其配套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部分生产指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沈阳院首先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我国铝工业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上级计划、规划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组织一批技术骨干,对我国铝工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型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根据我国丰富的铝矿资源及其特点,根据水电和煤的资源所提供的可靠保证,根据铝的长期、稳定的市场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坚定了在有色金属工业中优先发展铝的信念,为领导部门制定“优先发展铝”的方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还积极与计划部门,对铝与水电联合开发的合理性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与计算,积极主动对以山西丰富的铝矿资源与黄河上游丰富的水电资源为基础的西北铝工业体系进行了具体条件的落实。特别是实事求是地落实了山西铝厂、青海铝厂、中州铝厂等建设条件,为这些工程的建设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
  特别是在1983年下半年,国家下达的铝工业设计任务骤然增加,山西铝厂、包头铝厂、青海铝厂、中州铝厂等大型铝工业项目相继上马,并且要求加速建设。为适应这一形势需要,沈阳院及时调整了服务方向,大量压缩地方项目,确保国家重点建设大局。其中在山西铝厂一期20万吨氧化铝工程中,沈阳院在总结山东铝厂烧结法生产成就的基础上,参照世界铝工业的先进技术和国内生产实践的新成果,采用烧结法流程进行设计。项目中采用了大型堆取料机,予均化原料,二段深度脱硅、流态化焙烧氧化铝等新工艺、新设备,氧化铝的总回收率达到89.5%,产品一二级品率达100%。至于在山西铝厂二期工程中,则采用了具有我国特点的混合联合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增加采用了世界最新技术的拜耳法系统,包括氧化铝闪速焙烧装置、管道化溶出等新技术,一二期设计产能120万吨,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氧化铝厂。
  而在包头铝厂扩建工程中,沈阳院首次成系列采用自行研制的135kA大型中间下料预焙电解槽,工程中还采用了多功能电解联合机组,电解烟气净化回收设施,110千伏直降硅整流装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电解槽生产等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许多设计人员长期奋战一线,忘我地工作,早已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为的就是心中的那份信念与执着,该项目在1991年获得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
  与此同时,科研工作也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每年大约有10%左右的技术力量进行科研工作。从1977年到1985年,同抚顺铝厂、山东铝厂、南通炭素厂、轻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完成科学研究课题85项,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其中获得省、市以上奖励的有29项。在氧化铝方面,重点攻关高浓度铝酸钠溶液制取砂状氧化铝和隔膜泵研究;在电解铝方面,在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铝冶炼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杨瑞祥同志的带领下,重点开展了电解槽设计的“三场”开发,把铝电解设计技术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为进一步认识铝电解规律奠定了基础。135kA中间下料大型预焙电解槽于1982年通过技术鉴定,40m2袋滤机和16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电解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于1984年通过技术鉴定,135kA大型预焙槽、烧结法生产砂状氧化铝、拜耳法生产砂状氧化铝、间接加热连续脱硅半工业试验等4项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沈阳院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设计建设的工程项目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有了一个大的飞跃,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自行开发的中间下料预焙槽计算机控制技术,满足了电解系列生产控制的需要,达到了80年代国际水平。沈阳院承担的包头铝厂设计,由于采用自行开发预焙槽技术,投资比引进建设的工程节省五分之一,吨铝节电1000度,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青海铝厂是沈阳院“七五”期间,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设计的全国最大的电解系列,在整个设计中,采用消化吸收设计技术11大项,节能建设资金1.9亿元。
  当然面对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沈阳院也曾经历过不适应,也曾遇到过困难,甚至有过“这个月发完工资,下个月工资还不知道能不能发放”的窘迫地步,但沈阳院挺过来了,通过实施改革调整,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坚持科技兴企战略,沈阳院在电解铝工程建设上,成功应用了自主开发的200kA、240kA、280kA、300kA等SY系列预焙阳极电解槽,建成近100多项电解铝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在氧化铝工程建设上,应用了自主开发的选矿拜耳法、石灰拜耳法新工艺,建成了中州铝厂、中铝山西分公司80万吨、河南分公司70万吨等氧化铝工程,打造了中铝公司氧化铝产业的核心力量。1999年沈阳院参加开发的选矿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通过国家鉴定,后被国家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等3名院士命名为“中铝法选矿拜耳法”,中央广播电台、中国有色金属报对此都做了报道,这是世界氧化铝生产史上的一次新突破,沈阳院在中国铝工业发展史上又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2002年,沈阳院副总工程师马朝建等同志长期坚持在条件艰苦的伊朗现场工作,使停产几年的伊朗佳加姆氧化铝厂按时试车成功,在伊朗国内引起极大反响,纷纷报道“是中国人帮助我们生产出了氧化铝”,并得到了时任伊朗总统的亲切接见,有力地推动了在伊朗其他工业项目及国际市场的开发工作,提高了中国在世界铝工业技术上的地位。

[1] [2] [3][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