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中国铝工业 踏出辉煌发展路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建院60周年纪实
2011年09月19日 8:53 1680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资讯
2011年9月,中铝公司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迎来建院60周年。蓦然回首走过的60个春秋,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设计了我国许多重大铝镁工业工程,建设了大量氧化铝厂、电解铝厂和其他工业项目,通过自主创新使我国铝工业技术实现了快速提高,为中国铝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第一家设计院,也是有色轻金属实力最强的设计院。作为中国铝镁工业的摇篮,沈阳院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氧化铝厂山东铝厂、第一个电解铝厂抚顺铝厂、第一个炭素厂吉林炭素厂、第一个热法镁厂通山镁厂、第一个干法氟化盐铝厂湘乡铝厂、在抚顺铝厂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海绵钛生产线、设计了我国第一个铝土矿选矿厂中铝中州分公司选矿厂、设计了目前世界最大的500kA电解槽系列。
据统计,沈阳院成立至今60年来,承揽的工程项目涵盖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完成项目总数4589个、项目总投资3532亿元、设计建筑面积2627万平方米。设计了国内166家铝厂、35个镁厂、26个钛工程、12个铝加工工程、63个炭素厂、31座矿山、41个热电厂以及众多的民用建筑设施、环境工程,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为中国铝工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沈阳院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还分别与45个国家、地区,建立了业务联系,承揽了37个铝、硅、炭素、水泥等工程项目,在海外项目业务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回望60年辉煌路,记录了几代铝镁创业者锐意开拓的足迹。
降大任,担负百废待兴之重任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的前身——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土木建筑设计公司,是1951年3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组建成立的。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国有专业设计机构,沈阳院从建立伊始就担负着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恢复战后百废待兴局面的重任。沈阳院在初创的时候,设计力量十分薄弱,助理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还不到20名,设计专业也不完整配套,只有建筑、结构和预算(当时叫估价)三个专业。尽管面临着人员短缺,经验匮乏,设计力量薄弱的诸多困难,沈阳院仍在1951年成立当年,就承担了工厂厂房、学校、医院、仓库、职工宿舍、水塔等10余万平方米的工程设计任务。到1954年初,沈阳院先后完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北京钢铁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千山疗养院、沈阳铁西区工人村布置等工程项目,为伟大新中国的成立,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2年10月,原国家重工业部决定,将沈阳院由哈尔滨向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辽宁省沈阳市搬迁,新址在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三段50号(现在和平北大街184号)原东北重工业部所在地,也就是目前沈阳院办公大楼——中铝科技大厦的所在位置。在1953~1957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可以说沈阳院经历了自身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时期,即由土木建筑设计开始向有色冶金工业设计转变,并最终过渡到铝镁工业专业设计。
沈阳院依靠着广大设计人员“报效祖国、奉献铝镁”的理想信念,从零开始,先是配合苏联专家设计,然后是设计监督,直至最后自行设计,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从不会到学会了铝镁工业设计,从主要是模仿照套逐步走向独立设计,设计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铝工业体系,包括五〇一厂(山东铝厂)铝矿、石灰石矿、氧化铝厂;三〇一厂(抚顺铝厂)铝电解系列、阳极糊、氟化盐;二〇一厂(吉林炭素厂)炭素;一〇一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铝加工等重大工程。特别是在氧化铝方面,沈阳院依靠自身的积极摸索,建起了适应我国资源条件的第一个氧化铝厂山东铝厂,基本掌握了采用我国富有的一水硬铝石型铝矿石,通过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整套工艺技术。当时,党和国家对在五〇一厂设计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了隆重的表彰和奖励,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陈岱同志,一位为中国铝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专家。上述这些企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中铝公司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958年7月,原冶金部决定以沈阳院为主体,抽调一批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组建贵阳冶金工业设计院,即现在的中铝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经过3个月的酝酿和研究,沈阳院抽调270余人于当年11月份前往贵阳,为建设大西南冶金工业基地做出了巨大贡献。沈阳院还早在1958年就开始了试验研究工作,这是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雏形,成立了试验室,组建了科研队伍,结合工程设计在国家“二五”时期完成科研项目49项,其中获国家奖励1项,获省级奖励2项。
中苏关系恶化后,全国掀起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热潮,沈阳院亦如此。在苏联专家撤离后,沈阳院的技术人员发奋图强,在铝镁工业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已经能够承担大型铝镁工业的成套设计任务。郑州铝厂的联合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就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创新之作。郑州氧化铝厂一期工程是1957年开始设计的,到1959年基本完成。沈阳院根据河南铝土矿含氧化硅高,几乎全是一水硬铝石的特点,在总结山东铝厂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吸取美国串联联合法和苏联平行联合法的优点,首创了混合联合法生产氧化铝的新流程,可以经济利用我国富有的一水硬铝石铝土矿,使氧化铝回收率达到92%,把我国氧化铝生产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1981年又被国家建委评为优秀设计项目。
10年动乱期间,沈阳院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但广大干部和技术人员凭着对党的事业的热爱、在经受动乱冲击的情况下,仍然完成了一批设计科研任务,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我国铝工业的发展努力做着自己的贡献。设计方面,在连城铝厂从设计到投产的长达9年的时间里,设计人员始终坚持在现场,选厂阶段,踏遍山沟峡谷,在荒山野岭中度过了5个多月;初步设计阶段,在烟熏火燎中度过了许多日日夜夜;施工图阶段,住在干打垒的小房中,坚持从事设计和施工服务,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设计任务,连城铝厂也是十年动乱中我国自行设计、施工、投产的唯一的大型骨干铝厂。在科研方面,沈阳院技术人员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并有45项推广应用于生产中。这些科研成果对提高铝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操作条件,提高经济效益起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同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抚顺铝厂共同开展的以自焙阳极上插铝电解槽为中心的一整套试验(包括拔棒机、打壳机、加糊车、连续混捏机,烟气净化回收等),使我国电解铝生产水平由上世纪40年代提高到60年代世界水平。又如大型硅整流装置各项试验的成功,代替了整流低又有汞害的水银整流器,在当时我国所有电解铝厂得到了应用,以当时各厂的产能计,每年可节电约2亿度。而上世纪70年代初开展的大电流直流石墨化炉试验,在炭素专业上得到全面推广,以当时的产量计年可节电近1亿度。
文革期间,沈阳院还完成了1项重要的援外工程设计。这项工程是1971年3月中罗两国政府签订的“关于中国向罗马尼亚提供成套项目和技术援助协定书”中确定的援助项目之一。原冶金部将设计任务下达给沈阳院承担。当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三,一是沈阳院从未承担过硅冶炼和硅粉制造的工厂设计,既无资料又无经验;二是我国硅冶炼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落后,难以满足罗方要求;三是沈阳院从未承担过援外设计任务,不熟悉国外设计如何做。尽管如此,沈阳院仍然在1977年6月4日,完成项目设备安装和空负荷试车调整工作,经三个月试生产验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全部达到设计水平。这项工程于1982年被评为部级优秀设计项目,被原冶金部列为向国外进行技术输出的成套项目。通过这项工程设计的实践,沈阳院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硅冶炼设计队伍,也取得了援外设计工作经验。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