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对冲基金做多中国电荒 豪赌铝金属期货

2011年06月07日 13:51 1018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3. 搅局者
  让上海期铝价格对电荒“无动于衷”的主要是两家与西部铝企有紧密关系的机构占据庞大的空头头寸。
  投资银行与众多对冲基金在金属期货市场炒作“中国电荒行情与铝供应吃紧”行情能否如愿,来自中国中西部电力富余地区的铝生产商,成为意外的“搅局者”。
  在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盛产4000-5000大卡热能的露天煤矿附近,一个个“黑变白”工程依然源源不断地扩充铝产能。所谓“黑变白”工程,即众多企业在煤矿附近兴建大型铝熔炼工程,将当地富余但难以输出的电力转化成电解铝,再销往其他地区。
  “在新疆等电煤开采成本偏低的西部地区,每度电比东部地区要低约0.2元,折算每吨电解铝的生产成本要低约3000元。”一家陕西铝业公司负责人透露,“相比河南省等铝生产企业由于限电而导致开工率有所下降,多数中西部铝业公司依然满负荷生产。”
  而且,电荒给他们带来的还有销售扩张。
  一家浙江铝材加工企业采购部主管透露,由于西部铝价相对低廉,如今浙江地区多数铝加工企业开始到西部直接采购铝原材料。电力提价后,河南等省的电解铝价格提高约350元/吨,但西部地区铝价提价仅有50-100元/吨,且每吨从西部运到东部的电解铝运输成本在50-80元/吨。
  “这种情况,的确是我们总部的金属交易员没有预料到。”王诚告诉记者,前两周这家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特意调来一位金属分析师,操着半生不熟的中文发音,调查中国电荒对铝供应平衡究竟造成多大的冲击。但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铝价格迟迟没有跟随伦铝快速上涨,让交易员感觉电荒炒铝行情可能仅仅是一种短期概念炒作。
  自5月24日起,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铝1107合约价格涨幅不到2%。即使今年3-4月伦敦LME三个月期铝价格从2500美元/吨涨至年内新高2800美元/吨期间,上海期铝价格反而下跌近5%。
  让上海期铝价格对电荒“无动于衷”的主要是两家与西部铝企有紧密关系的机构占据庞大的空头头寸。
  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五矿期货与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沪铝期货7月合约分别持有10918与6829手铝空头头寸,远远高于排名第三的
  2120手,甚至沪铝期货7月合约最大多头中粮期货4762口多单持有量,只能“望尘莫及”。
  其中,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宁夏自治区青铜峡市,其公司官方显示,随着青铜峡铝厂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目前已形成年产电解铝24万吨与铝深加工产品2万吨的生产能力。
  “五矿期货则和很多西部铝生产商有业务往来,后者很可能通过五矿期货进行沽空套保交易。”一家国内大型铝企期货投资部负责人透露,“当国内铝供需平衡受到电荒因素吃紧的情况下,西部铝企趁机将自身部分铝产量通过期货高价卖出,锁定高收益。”
  而且,让王诚所在对冲基金金属分析师“大跌眼镜”的还有,在限电的情况下多数铝生产商即使赔钱也不愿减产。
  一家江苏郑州的炼铝企业负责人表示,电解漕(专门用于电解铝)是不能随意关停的,重新启动一次的成本,至少需要20-30万元,对于众多中小型铝生产商而言,费用太高了。现在一些企业正错开用电高峰期,在凌晨时分尽可能多地生产电解铝。
  王诚透露,他已经在重新评估中国电荒对铝供需状况的实际影响,总部希望他能赶在其他对冲基金同行之前,得出全面的调研结论,尽早做出相关套利决策。
  如今在伦敦LME交易所围绕中国电荒行情的博傻投资法则仍然受到追捧。上周四受欧美疲弱经济数据影响,全球原油、铜等大宗商品再度大跌近2%时,而伦敦期铝只跌了不到1%。
  围绕着电荒与铝供需面是否吃紧的财富博弈,仍在悄然“升级”
  “国内一些大型铝企已开始做多期铝。”上述大型铝企期货投资部负责人透露,具体操作手法是企业先将铝现货以9折卖掉,将这笔钱在期货市场再买进期铝多单,由于期货投资只需要约15%的资本金,等于他们放大最多6倍资金杠杆,豪赌国内铝供应遭遇夏季用电高峰期而进一步限产。
  毕竟,一旦夏季用电高峰期结束,下游用铝企业迅速开工导致铝需求量再度上升,而炼铝企业则需要看到铝需求明显回升后再考虑重启电解漕,其间存在一个时间差,让他们有机会“调节”市场铝供需面紧张程度,而抬高铝价套利。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