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面临落跑危机
2011年05月16日 8:45 7621次浏览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分类: 相关新闻
在经历了8个月的等待后,《十年规划》迟迟未能出台。外界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是在今年“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专栏)所称,“有望于今年年中推出”。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十年规划》涉及的政府部门众多,投资额巨大,同时又蕴含未来多个领域产业调整与升级的方向,因此递交各部委之间“会签”与协调的时间,被大幅拉长。
“新能源项目乱象丛生,参与者良莠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跟行业的浮躁之风有关,相关部委也干系重大。”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姚春德说。
一位曾经参与起草《十年规划》的核心人士告诉记者,汽车业长期存在的政出多门痼疾、利益条块分割和部委间权力争夺等,已经延续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并在客观上使得《十年规划》难有务实性内容。
他解释说,国内汽车行业的主要分管部门是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三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工信部部长苗圩,都是出身于汽车行业的专家,因此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战略制定都是由部长主导。在发改委,汽车行业的管理职能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协调司下属的一个职能处,尽管归口相对低,但是掌握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如新能源汽车基地建设这类项目,都需要征得发改委的同意。
以目前运作的“十城千辆”项目为例,为了向制造企业提供补贴,科技部必须要和财政部一起“牵头”。但是,哪些新能源汽车有资格享受到补贴,这是由主管企业和产品准入的工信部来决定的。而持有综合协调职能的发改委,决定着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资审批权,如果不批准某一投资项目,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将无法最终落地。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科技部的态度一向相对‘激进’,鼓励企业大投入并及早进入市场化运行;工信部则相对谨慎,希望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推进发展,将相关标准及基础建设同步进行;而发改委产业协调司下属的职能处,一直都希望自身规格能再抬高一点,将管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权限多争取一些。三部委都希望能够掌控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动权,彼此之间的协同与磨合时间很长。”这位人士说。
他还透露,在制定《十年规划》的早期阶段,其夹在几个部委之间来回征求意见,“左右为难”,“即将出台的《十年规划》,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务实的部分,也就是有争议的地方,在各部委传阅和意见征询过程,被一一砍掉,最终形成大家都接受的终稿。而一个没有争议的政策最终出台,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政策务虚。”
此外,新能源汽车初期推广离不开政府补贴。所以,想要主导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部委都无法绕开财政部单独行事。
“对于哪种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化给予多大的补贴和财政支持,这些都要与财政部‘讨价还价’。虽然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但财政部能否拿得出如此数额巨大的款项,是个问题。”该知情人士说。
他举例说,在《十年规划》讨论过程中,工信部曾建议将2015年全国平均乘用车燃料耗量降至5.9L/100km。“在这一限值标准下仅对节能技术的投入就高达千亿元,最终埋单的是财政部,所以部委之间一直在协调谈判。”
除了财政拨款金额的数目需要明确外,也有专业人士认为,《十年规划》暂时只能是个战略方向性的政策,只有伴随着技术进步才有能得以进一步完善。
“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层面上看,一些关键技术即便是在国际上也没有实现突破,也同样在国内充满争议,行业没有形成定论。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十年规划》无法最终确定一个行政性的目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吴志新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无人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