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能源:革命何去何从?
2011年04月06日 9:0 8770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逐步升级的日本核危机,令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陷入一个尴尬的两难境地中。
上月中旬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此举对于中国核电的“杀伤力”,还有待这个正在制定中的核安全规划出台后才能判断。然而,中国能否顺利完成其2年前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15%”的目标,则陡增变数。
核电放缓?
此前,来自国家能源局的声音多次强调,在完成非化石能源占15%这一目标中,水能和核能起着扛鼎作用,其中,核能的发展速度尤其引人注目。
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开工建设核电4000万千瓦,再加上在役和在建的超过3000万千瓦核电,即便考虑到核电的长建设周期(“十三五”期间开工的核电站可能无法在“十三五”期间具备发电能力),到“十三五”末,中国也将至少拥有7000万~8000万千瓦核电装机,是当下在役核电装机的7倍还要多。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到2020年的电力装机规模可达16亿~18亿千瓦,这意味着,核电装机届时将占电力总装机的5%左右,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也将达到4%左右,即15%的非化石能源消费中有接近4%由核电完成。
这一规划虽然可能受上月中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影响而有所调整,但其中折射出来的信息,正是中国对于核电的倚重。然而,日本的核电危机,则给了快速发展的中国核电当头一棒。
新能源专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日本强震带来了中国发展核电的不确定性。
“在传统能源进一步枯竭、风电和光电还不稳定且价格偏高的时期,核电曾被寄予厚望,其过渡的作用不可替代。”李俊峰说,核电规划修改后,将可能提高核电的建设成本,并使得能源结构中火电的比例上升,有可能对2020年的碳排放目标造成压力。
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同样认为,如果中国核电发展步伐放缓,短期内很难依靠水电和风电等弥补这部分空缺,甚至2020年中国的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碳减排指标(到2020年相对于2005年碳强度指标下降40%~45%)有失守的危险。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