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产业“速成”模式暗藏隐忧
2011年03月03日 9:28 6277次浏览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分类: 相关新闻
高铁模式存隐忧?
中国高铁技术的成长就如中国高铁达到的速度一样,快的让人甚至反应不及。质疑的声音,担忧的声音开始出现。中国高铁技术是否成熟,三四百公里的时速是否安全?很多人都想知道,这样的担心是否多余。
质疑的声音多数来自国外。例如,日本方面认为,中国高铁用350公里的速度来跑是错误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对此指出,实际上中国也并没有在用350公里的速度,尽管这是额定的最大速度,但实际上只跑到80%,也就是在270公里至310公里之间。“这就和每家每户的电表一样,功力不会用到最满。我们的钢轨为什么要搞那么高的质量,就是怕参数改变。只要把线路建好,跑再快也不会出问题。”
有观察人士指出,由于日本与中国在高铁技术方面属于竞争的双方,日方提出这种质疑不排除存在利益之争的目的。
不过,来自非利益关联方的质疑声音也并非没有。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彭宏勤就向记者表示,他个人感觉中国高铁推进的速度还是太快了一点。“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该更谨慎一些。”
不过彭宏勤也指出,就其本身从事的列车运输控制等方面来看,“目前高铁的技术还是成熟的,从软技术来看是没问题的。”不过他也强调,软技术没问题不代表硬件技术也一定没问题,像铁轨、路基等硬件技术要求更高,而事实上施工期限又很短。
一位不愿具名的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专家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我国的高铁技术包括设计和运营检验是严格的,但由于我国的建设速度是空前的,因此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期来积累数据和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技术。“我个人最担心的一点是铁路Security的问题,即系统安全与保障问题,如对恐怖事件的防御。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类似美国9·11的经历,但如果我国面临这种危机的话,铁路的安保工作执行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博导则坚决地否定了这些担心:“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他向记者表示,因为中国的高铁发展速度非常迅速,所以引发了许多不同声音,在他看来,高铁的设计、施工都进行了严密的设计和验证,没有问题。
由于高铁的技术包含了太多高精尖的专业性,所以正如彭宏勤所言,很难确定是否有风险。那么抛开具体的高铁技术,利用高铁模式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的引进再创新进行中国的产业升级有无风险呢?
曹寅表示,这种方式优越性很突出,但同时风险也很大。他认为,首先,国际最尖端的技术往往都是新技术,但不一定是最成熟的,有可能技术本身就存在问题,但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更何况在这个技术的基础之上再去创新;其次,引进技术一方在消化技术的时候可能因为前端基础科学的缺乏而遭遇瓶颈,不能完全吃透新技术,更何况有些东西是无法复制的,例如技术发明国运用的材料就有可能是无法复制的。“因此,在某些领域,我们通过反向创新来实现技术升级,必须慎之又慎,不能片面追求速度。”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