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产业“速成”模式暗藏隐忧
2011年03月03日 9:28 6278次浏览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分类: 相关新闻
高铁模式的推广
事实上,由高铁成功演绎的这条“反向创新”的技术升级路径给中国几乎所有产业以莫大的启示。
产业升级是“十二五”期间所有产业面临的必答题,如何实现升级?技术升级首当其冲。在一些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领域,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赶超?高铁模式或许可以用来举一反三。
“"山寨"正是中国反向创新能力的异化,若能善加引导,有意识地善加利用,将有效实现中国的技术升级。”曹寅指出,近年来诸多山寨产品在中国涌现,这一方面是技术盗版不尊重知识产权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同时说明中国破解新技术的水平非常高,具备基本的反向创新的能力,即对既有高新技术消化的能力,但是同时在进一步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缺憾。
其实,反向创新并不是一条多新鲜的路径,这几乎是所有后进成功追赶先进的不二法门,日本的历史早已经证实,韩国、新家坡也都曾经一一验证。
以韩国为例,韩国的高科技企业针对自己所处的不同技术阶段以及技术的知识特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技术学习模式和升级策略。
例如,三星在80年代早期为美国通用电器进行OEM生产微波炉,在生产过程中学习制造技术,并分析设计原理,90年代初逐渐过渡到为通用提供ODM服务。最后,三星的微波炉开始占领大部分国内国际市场,成功实现OBM转型。一些领域也已经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通过反向创新实现技术升级的关键是要具备后继创新能力。”曹寅指出,山寨产品之所以被称为“山寨”就是因为其技术完全是抄袭,没有自己的创新,因此,在技术上就只能处于“跟随”的地位,而不能实现在全球工业中技术地位的上升。“我国的创新能力仍显薄弱,例如,从技术创新度来考量的话,若中国的创新度为1,则韩国约为1.1,日本为4。”
虽然有高铁技术研究创新的成功例子,但不得不承认,曹寅指出的仍是严峻的现实。有专家指出,之所以很多产业技术创新不足,很大的原因是缺乏对引进技术后的“消化吸收”的投入。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仅为1∶0.06,这与高铁技术的研发投入相差悬殊,数字显示,参与高铁研发的企业,这一比例达到了1∶3。
总结高铁模式的经验,安邦咨询分析师李浩指出,强调国产化率将成为成功引进核心技术的重要途径。
以核电设备制造市场为例,数据显示,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至少要达到7500万千瓦,未来10年投资将超过9300亿元。而目前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仅为50%,也就是说将有近5000亿元由跨国公司来分享。如果能对核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率进一步硬性规定,无疑将极大推动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的积极性。“这样的市场,要求一些技术转让,并不过分。”李浩指出。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