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资改革:央企“迎娶”地方国企对价不菲

2010年05月25日 8:20 1242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编者按:
  在新一轮的地方国资改革中,扮演主角的不再是民资、外资,而是财大气粗的央企。近两年,央企频频收购地方国资企业,甚至是从地方国资部门处无偿受让股权;作为“对价”,央企往往会承诺加大对地方的投资,这些投资动辄数十亿、上百亿。这种模式对央企和地方国资而言,可谓各取所需,央企达到做大做强的目标;地方则实现了招商引资的意图。
  央企跑马圈地看上去很美,但风险亦不能小觑。首先,“大胃口”的央企能否顺利消化所并购的企业;第二,承诺对地方的大额投资,会否给央企带来资金压力;第三,大规模的扩张是否会挤压民资的生存空间。
  我们采写的这组报道,旨在通过一场场央企与地方的“热恋”,引起冷静思考。


  五矿低价盘下湖南有色 百亿元投资兑现过半
  "央企从地方国资部门手中,有偿或无偿受让地方国有企业的股权,作为回报,央企承诺加大对地方的投资力度。双方各取所需,央企通过并购地方企业,弥补了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达到做大做强的意图;地方政府则从财大气粗的央企那里,实现了“招商引资”的目标."
  不到半年时间,央企中国五矿集团(下称“五矿”)已经将对湖南省政府的承诺兑现了一半。
  5月18日,湖南郴州市人民政府与五矿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到2015年,五矿将在郴州新增投资45亿~55亿元。
  “这是五矿给湖南省承诺的一部分。”五矿一位高层告诉记者,根据此前的承诺,未来5年五矿将累计投资在100亿以上。
  五矿在湖南的投资,是央企新一轮“跑马圈地”的惯常模式:从地方国资部门手中,有偿或无偿受让地方国有企业的股权,作为回报,央企承诺加大对地方的投资力度。双方各取所需,央企通过并购地方企业,弥补了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达到做大做强的意图;地方政府则从财大气粗的央企那里,实现了“招商引资”的目标。


  便宜卖给五矿
  多年前,五矿就相中了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下称“湖南有色控股”)。虽然湖南省政府也有将旗下这家有色企业卖给五矿的意向,不过双方在重组以及合作模式等细节上迟迟不能达成共识。
  五矿总裁周中枢在接受采访时并不讳言,集团从2004年就将目光瞄准了湖南有色控股,并一直“非常有诚意和热情”地与湖南省国资委等有关部门洽谈收购事宜,直到2008年才与湖南省政府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
  2008年9月,湖南省国资委与五矿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五矿将从湖南省国资委处获得40%的湖南有色控股的股权。只是这则意向性合同一直未见实质性进展。
  直到去年岁末。2009年12月27日,湖南省政府在原有协议的基础上终于有所突破。
  根据新的协议,五矿通过旗下刚刚注册的中国五矿有色控股有限公司,以55.59亿元向湖南有色控股增资扩股,获得其49%的股份。此外,湖南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湖南有色控股2%的股份无偿划转给五矿,这样五矿最终以51%的股权成为后者实际控制人。
  直接从当地政府手中无偿或低价取得部分或全部股份,是央企重组地方企业的高招。许多地方政府也愿意这样做。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算盘”。湖南省非常清楚,作为央企,五矿在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在海外项目运作,以及大集团经营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作为给地方政府的回报,五矿还将在当地进行大手笔投资。


  五矿兑现承诺
  五矿给湖南省的回报已经开始。
  首笔投资指向资源丰富的郴州。郴州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享有“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之美誉。当地已发现矿产110多种,主要有色金属探明储量达 600多万吨。其中钨、铋储量在全国排名第一,锡、锌的储量分列全国第三、第四,萤石储量占全国伴生萤石储量的2/3,此外,离子型稀土资源也非常丰富。
  五矿进入郴州,是以湖南有色控股为实施主体在当地进行投资。五矿将湖南有色控股打造成郴州有色金属资源整合的主导者,成为带动郴州有色金属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虽然郴州拥有多种有色金属资源,不过五矿最看重的还是稀土资源。
  稀土将作为五矿在郴州实施的首期项目:年产能达8000吨的稀土分离与冶炼厂、年产1000吨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线、年产7.5万吨模具钢及配套产品生产线、建设柿竹园尾矿萤石综合回收系统等。
  而郴州市政府已经给自己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郴州市政府预计,到2015年,五矿在郴州境内新增的投资,将带动钨、稀土、锡、铋等有色金属资源的开采、冶炼、精深加工新增产值可达到80亿元,并将为郴州新增税收近10亿元。
  借助五矿等世界500强企业强力注资,郴州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有色金属之都”,力争到2015年,全市有色金属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到 2020年,突破2000亿元。
  为了显示对湖南有色控股的重视,今年4月26日,五矿将旗下有色板块2010年财务工作会议特意选在长沙召开。
  周中枢给新的湖南有色控股早就定下了目标,而这些目标中的数字正是湖南省政府最希望看到的——未来5年累计投资在100亿以上,年销售额在1000 亿以上,上缴利税100亿以上。
  央企与地方“联姻”背后的利益博弈
  中铝重组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东航收购上海航空公司,国家电网收购河南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宝钢收购新疆八钢……
  最近几年,在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必须做到行业前三强的压力下,为了迅速做强做大,央企加快了攻城略地的步伐,频繁收编地方企业。而地方政府为了尽快发展当地GDP,拉动就业,也更愿意将企业卖给央企。


  地方的“算盘”
  地方政府缘何不惜代价吸引央企到当地投资,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的表述恰如其分。
  今年3月,在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宣布3兆瓦55米风电叶片正式投产,并启动5兆瓦62米叶片的设计发布会上,王建华讲到,“寻找着力点,当然会想到央企、重大龙头企业。”
  2003年7月28日,连云港连众玻璃钢有限公司在实行改制的同时与中国复合材料集团公司实行强强联合,成立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江苏欠发达地区,在王建华看来,连云港的发展,最关键是路径的选择。
  2005年6月,王建华出任连云港市委书记。在到任连云港的第一个月,就跑到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的办公室,请他到连云港来发展。
  去年以来,连云港一举与央企签订了总投资1500亿元的项目合作协议。目前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5个。今年,王建华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可以预计,三五年以后,连云港将有一种爆发式的增长。”
  中国建材集团持续在连云港进行投资,不仅拉动了当地的GDP,还带动了大量的就业。而通过整合,中国建材集团的盘子也迅速做大。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