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尚须着眼外围 中国更需消费振兴

2009年03月16日 8:36 702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治表还是治本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认为,振兴规划的猛药会使中国从危机中率先走出,但不能以周期应对策略来解决结构失衡问题,要注意对个人投资和消费的支持,平衡投资与转移支付之间的资源分配,更不可为解困而停止改革步伐。
  秦晓认为,企业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市场机制的基石,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应发生重大的改变,政府入市干预、财政政策的运用是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手段,“慎用看得见的手”仍是需要铭记的箴言。在批评简单的自由放任政策、反思货币主义理论的成败的同时,也应警惕政府职能的过分膨胀。
  秦晓从四个方面表达了他的担心。
  第一,这一轮政府主导的刺激经济计划尚不能推动中间产业和终端消费,企业和消费者还要过紧日子。未来宏观经济走向可能如某些经济学家预测的,会呈现“W型”,即政府主导的第一波经济提升,因缺乏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的支持,会再次下滑,最终走出衰退还要依靠市场的力量。
  第二,“保八”是为了保就业进而保社会稳定。但是,8%是否是保就业的底线,对此缺乏科学的论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扩张的财政政策是应对经济衰退的权宜之计,本身就是有风险和代价的。这不仅表现为当期的效果,也表现为其后的通胀压力。因此,要避免目标定的太高,用力过猛。
  第三,危机、衰退既是一场灾难也是改革、调整的良机。政府的振兴产业规划多是以解困、扶植为主要目的,而缺乏调整、改革的内容。这样搞下去,可能实现“保八”,但过剩、落后的产能也会得以生存,扭曲的要素价格依然保持,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不当干预还可能会强化,公共产品的缺失也得不到改善。
  第四,此次危机和衰退也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次挑战,粗放的、投资和出口驱动的增长已难以为继。在新的约束条件下,如何平衡各种关系是一个有待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但似乎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这表明,主流的看法是将此次危机和衰退视为周期性波动而不是结构性振荡,而这种看法值得担忧。

[1] [2]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