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云委员:科技人员要到生产经营一线去

2009年03月10日 10:24 222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两会有色报道纪实

新闻图片20092101023431236651823796_7024.jpg

  第一次采访黄伯云委员,第一感觉就是科技工作者的严谨,在他身上体现得十分到位。3月3日,政协开幕式当天,在2000多名委员中,记者努力寻找有色行业的9名参会委员,那种心愿与希望就是把眼睛睁大了,将过往的委员一一收藏眼底,生怕代表擦肩而过。在努力的找寻中,突然眼前一亮,黄伯云委员走来了。那天天有些寒冷,记者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边已经等候许久,当见到黄伯云时,赶紧问好,给他拍照,问他今年带来了什么提案,他说会把提案发到我的邮箱里。第二天一早,记者的邮箱里果真有了黄伯云委员今年带来的提案:关于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的提案;关于加快建设突出工程化能力的国家实验室的提案。第二次见到黄伯云,给记者留下的印象仍然是严谨、和蔼。讨论会前的半小时,他准时接待了记者,然后准时赶去现场讨论,没有耽误半分钟。采访中,记者就产学研对企业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委员带来的提案和面对金融危机大学生分配难度加大等问题采访了他,黄伯云委员开门见山,说道:这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应对金融危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就是调结构上水平,要加速进行,加快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强调更多地要动员广大科技人员到经济生产的第一线去,开发技术、研发新的产品。
  同时强调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的结合,这也是加速成果转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度过金融危机要继续坚持的。
  他说,近来年,中南大学在有色金属方面跟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中国铝业、以及铜企业都有合作,通过不断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所作的国家铝的973的基础研究,对我们国家铝资源的充分利用产生了很大影响,包括低品位铝矿的应用,及电解铝、铝的深度加工等,他认为产学研是最有发展的。2008年1月8日,在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颁奖大会上,“铝资源高效利用与高性能铝材制备的理论与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与中国铝业、东北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合作,历时10年,充分发挥了中南大学学科群与中国铝业的产业群等优势,发明了选矿拜耳法,可以经济利用我国铝土矿储量80%,约20亿吨的中低品位铝土矿,使我国铝土矿资源保障年限由10年提高到60年。这是中南大学近两年来在有色金属行业方面连续获得的两个大奖,而且都是在铝工业方面。
  据黄校长介绍,中南大学最近又承担了很多研究项目,包括“863”计划,其中财政部立项的一个先进铝材的运用,跟大飞机工程有关的项目,正在进行产学研合作,目前看来产学研的合作大有前景。他说,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含量,中南大学会一直把产学研工作做好。加大资源方面的产学研结合
  黄伯云介绍,中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很多资源要依靠进口,其中钢铁、铜矿、铝矿等,而且铜矿一半以上依靠进口,目前中南大学加大了与企业资源利用方面的合作。就海外抄底资源方面,中南大学正在和有色矿业集团、五矿集团、湖南有色集团及很多有色工业的其他集团进行了合作,中南大学从地质探矿开始,在国外派遣了专业人才,目前除了探矿未来还要进行开采、冶炼等工作,他说,只有像中南大学这样的懂技术懂外语的高等学校在短期内才能解决企业急需,这就是高校发挥的作用,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去海外买矿,等价格飙升时,企业就不会愁无米之炊了。为了解决未来长远的发展,企业需要这样的人才。建立孵化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
  黄伯云介绍说,为了加大就业,中南大学目前创立基地、建立孵化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就是让大学生改变观点,过去是等分配,现在自己去创业、自己办厂、自己办公司,这样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就业问题,他说,中南大学就是要培养这样的综合型素质人才。不仅是培养人才的作用,创业就带动了就业,也对改变金融危机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因此,他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加大投入,设立国家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并逐步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助机制和相关法律与政策体系。同时,要引导更多的大学生选择有专业背景和高科技含量的创业类型。目前对企业的建议
  黄伯云说,我们在培养创业精神的同时,企业也要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各种机会,包括学生实习给予一定的扶持,这样企业受益的同时,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如果学生都不和企业打交道,那就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的问题,为将来学生去这个企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企业要更多与学校结合,形成一种互动。
  这次黄伯云带来的提案中,加快建设突出大型工程化能力的国家实验室的提案最为详尽。提案中说道,必须在“资源、环境和材料”领域优先部署突出工程化能力的国家实验室,特别是要尽快启动建设突出工程化能力的有色金属国家实验室。
  他说道,“工程化”缺失是一个瓶颈问题。一般来说,科技创新活动的完整创新链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再到“产业化”。据统计研究表明:创新链的资源投入比例呈现出1∶10∶100的规律。多年来,尽管政府层面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市场层面大力营造技术转移环境,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周期长”的局面整体上并没有明显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严重缺失“工程化”这一创新链。由于“工程化”的缺失,给科技创新和企业带来了系列的问题。如,近期我国启动的“大飞机”科技重大专项、先期8个铝材工程化研究项目等只好安排到企业生产线上通过产学研合作去做,这样就带来了企业部分生产线的改造和停产等系列问题。
  其次就是“集成度”偏低。现代科技支撑和引领发展的明显特征就是学科的高度交叉集成及与之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平台的高端化和大型化。因国情所限,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主流方式是“重科技项目、轻能力建设”,结果是科技资源愈来愈分散、低水平重复研究不少;国家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由于投资强度低,普遍表现为“研究方向窄、集成体量小、装备更新慢”,没有真正形成“交叉集成、汇聚团队、持续创新”以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和实现支撑发展的能力。黄伯云在提案举例说道,美国的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仍定位为多学科科学和技术实验室,每年的3000客座研究人员中大约就有1/4来自工业界。据该实验室的一位美国工程院院士说,美国科学和技术研究布局的定位整体上是:研究型大学主要是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依托研究型大学的国家实验室主要是基于国家战略目标进行基础研究和工程化研究,企业实验室大多还是围绕市场做产业化技术。因此,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定位更应该调整到突出工程化能力的建设上来,而工程化能力建设需要更多的经费来支持和保障运行。
  提案中提道,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必须落实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由此带来的巨大能源和环境负荷的减负,优先突破我国工业化进程正日益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三大瓶颈的制约;科技支撑“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落实到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不断创制。目前我国的有色金属产业又正面临资源日益短缺、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挑战。因此,它是需要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领域。为此,必须在“资源、环境和材料”领域优先部署突出工程化能力的国家实验室,特别是要尽快启动建设突出工程化能力的有色金属国家实验室,更就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