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布有色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2014年11月03日 15:28 127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四、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山东省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是优化结构、发展高端、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继续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培育发展大型企业集团。2017年,培育2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特大型铝业集团,5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铝业集团和铜业集团。2020年,培育3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特大型铝业集团和铜业集团,8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铝业集团和铜业集团。
  (二)产能结构调整。2017年电解铝产能压减到900万吨;2020年不再新增产能。
  (三)优化产品结构。2017年铝材与电解铝产量之比由2013年1.31提高到1.50;2020年提高到1.80。2017年铜材与电解铜产量之比由2013年0.62提高到1.00;2020年提高到1.50。
  (四)节约能源。2017年电解铝交流电耗下降到13000 kwh/t以下;氧化铝综合能耗低于450 kgce/t;铜冶炼综合能耗低于320 kgce/t。2020年电解铝交流电耗下降到12900 kwh/t以下;氧化铝综合能耗低于430 kgce/t;铜冶炼综合能耗低于300 kgce/t。
  (五)环境保护。2017年废水、烟尘全部达标排放,废渣100%无害化处理。2020年赤泥综合利用实现新突破,处理利用量大于产生量,赤泥堆放量逐年减少。
  (六)创新能力。2017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2%以上,推广和攻克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到2020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产业技术、产品研发能力明显提高。
  五、主要路径和重点任务
  (一)做大做强一批企业
  重点支持信发铝业、魏桥铝业、南山铝业发展成为具有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材等完整铝产业链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丛林铝业、山东创新金属、邹平齐星、淄博德诺等企业,发展为专业化铝加工骨干企业。支持祥光铜业、东营方圆、烟台鹏晖和临沂金升发展为铜冶炼加工及再生铜加工的大型铜业集团;支持中色奥博特、菏泽广源、山东中佳新材料、山东天圆铜业等发展为专业化铜加工骨干企业。
  (二)调高调优一批产品
  1、发展高端铝材
  (1)发展航空航天用铝材。依托南山铝业、邹平齐星,主要研发高强、高韧、高抗疲劳、抗腐蚀的航空航天用中厚板、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板材。
  (2)发展交通运输用铝材。依托丛林铝业、南山铝业、兖矿轻合金,主要研发生产高速列车、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等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用铝材、车体模块化零部件、汽车和船舶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依托丛林铝业,发展轻量化汽车。
  (3)发展包装、印刷用铝箔。依托南山铝业、魏桥铝业、鲁丰股份、淄博德诺,主要研发高性能特薄板带材和铝箔、全铝易拉罐制罐料、高档瓶盖料、药用铝箔材料。
  (4)发展电子家电用铝箔。依托淄博德诺,开发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技术,生产高纯高压电子铝箔。
  (5)发展铝合金压铸件。依托山东创新金属和信发铝业,主要研发汽车用铝合金轮毂。
  (6)发展高端铝杆铝线。依托信发铝业,发展高端铝杆铝线。
  2、发展高端铜材
  (1)发展高精度高效换热铜管。依托中色奥博特,主要生产高精度高效换热无缝内螺纹铜管,依托中佳新材料,生产制冷、暖通、太阳能、电力等多个领域的铜管。
  (2)发展电子电器精密铜带箔。依托菏泽广源、中色奥博特,研发生产电子电器精密铜带箔、高精度电子接插件铜带、射频电缆铜带。
  (3)发展高速列车接触铜线。依托天圆铜业,研发生产高速列车接触铜线和铜板带。
  (三)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严格控制电解铝新增产能,分步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和技术等标准,形成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产品档次低、生产技术落后、规模小的铜、铝冶炼企业。2015年底前,淘汰电解铝产业200千安以下预焙电解槽,并全部拆除(约19.1万吨产能);淘汰10万吨以下的铜冶炼产能,促进废铜资源向优势企业转移。用节能、环保、安全等指标来对投资项目进行约束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倒逼退出;解决企业能进不能出、能高不能低、能上不能下问题,建立新建项目与控制污染物排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相衔接的调控机制和监管方式。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制定产能交易实施办法,使过剩电解铝产能逐步化解。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