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寒冬中的学术盛会

——第十四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会侧记

2014年08月22日 9:2 86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与国际接轨是主旋律
  本届大会的“国际范儿”味道颇为浓烈。根据国际学术会议惯例,大会主办方要求所有参会人员投稿的摘要、展板必须以纯英文撰写,所有大会的主题报告、口头报告、提问交流也必须以全英文进行,并且不配中文翻译。虽然参会人员大部分是中国人(共有700多名参会人员,其中国外参会人员有140余名),英语反倒成为了会议期间大家的官方语言。
  记者了解到,对于部分国内的参会人员尤其是学生来说,虽然在有些时候要完全听懂英文报告或者用英文做报告还存在一定难度,但这无疑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他们也积累了一次参与真正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的经验。
  “英语是地质学界的官方语言。只要你能说英语,你就可以自由地与任何一位国际著名的地质学家探讨学术问题。”一位外国专家告诉记者,许多中国学生就是因为语言问题,浪费了很多与“国际大牛”们交流的机会,因此这样全英文的会议环境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当记者置身会场、餐厅或是茶歇间隙,经常看到一些外国专家的身边围着三五个中国学生,他们用着流利或不流利的英文在寒暄、分享、请教、探讨。他们正在融入大会,中国的矿床学研究也逐步合上国际主旋律的节拍。

[1] [2] [3]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