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寒冬中的学术盛会
——第十四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会侧记
2014年08月22日 9:2 8692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中国成果的集中展现
过去这20年是中国的矿床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的20年,一大批贴着“中国标签”的研究成果在全球矿床勘探学界反响强烈。
一位与会的外国专家告诉记者,很多国际顶尖的矿床学家都是中国的“老朋友”,几十年来长期与中国矿床学专家学者们合作交流,并且参与了相关区域的研究工作。在几十年里,他们见证了中国矿床学研究工作的飞速发展,从软件、硬件、规模、成果等多个方面综合比较,中国的矿床学研究工作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实验室、实验仪器及技术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大会透露的信息也显示,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开展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对我国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综合性调查评价工作,发现和评价了一批新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形成了雅鲁藏布江、西南三江的滇西北、东天山等一批新的国家级资源基地,巩固和加强了南岭有色金属基地,有力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矿床学研究工作无疑为此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和服务。
据了解,为期4天的大会共设立了19个热点专题。针对这些专题研讨会,大会组委会一共收到了来自全球的共820余篇英文摘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国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摘要内容涵盖了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矽卡岩型矿床和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卡林型金矿、“三稀”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等全球矿床学研究领域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的热点问题。这些摘要既是对前一段时间中国矿床学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也是对中国的矿床学研究人员在这一国际平台上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