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引领有色金属地勘发展

——浙江省地勘局局长林天宁访谈录

2014年07月30日 9:22 995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一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在这方面,浙江局有哪些好的做法?
  林天宁: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落到实处。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作风。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省委“六个严禁”以及28条办法,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把促进工作、群众满意作为评判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我们建立了“八联系”(联系基层单位、基层党支部、野外重点矿区和施工项目、特困职工、技术管理人才、党外人士、信访包案、政府部门和服务对象)长效机制。落实了局领导年度十件实事、十件大事、十件难事和重点调研课题、联系对象、信访接待、基层蹲点及走亲连心、安全生产检查等事项的责任分工。在基层党组织开展了创“五星”、建“五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益型、廉洁型)、党员争当“五兵”(哨兵、卫兵、尖兵、工兵、标兵)和党员干部争做“五员”(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监督员)的活动,努力把党的建设深度融合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先锋模范、培养人才、促进和谐的作用。
  其次,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强防腐防线。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重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推动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根据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具体措施,狠抓任务落实,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创新平台,编印廉政学习资料,制作廉政展板进行巡回展示,每月初编辑廉政箴言短信进行警示提醒,注重多元化教育。扩大教育覆盖面,以党风廉政责任制为轴,基层党组织为点,明确分工和加强考核为线,构建全面覆盖的廉政网络,落实责任。
  第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开展规范性文件废、改、立工作,制定明确议事规则,加强过程管控。新出台了《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坚持完善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实施意见》、《创建“五型”党组织综合考评实施办法》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局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办法》等16个全局性的规范性文件。二是进一步加强财务审计监管。切实加强预算管理,保证业务经费的正常开支和预算执行进度,做好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离任、任期审计以及绩效工资发放审计等工作,切实发挥审计工作监督、制约和促进的作用。三是完善局属单位经营管理与投资管理监管体系,强化对局属单位项目投资、增资、股权转让、产业重组等工作的监督。
  记者:回顾一年多的工作,在林局长为班长的浙江局一班人的领导下,按照地勘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一年多的观察和实践,在您看来,目前浙江局地勘工作中还存在哪些值得关注、重视和破解的问题?
  林天宁:在看到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浙江局的地勘工作要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当前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地质找矿和矿业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一方面是矿业市场持续低迷,另一方面是社会上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勘查、开发两者关系的片面认识,造成了矿产勘查开发困难。同时,可供进一步开发的地质资料逐步减少,对深部找矿的理论研究和项目支持力度不够,找矿难度加大。二是地勘延伸产业面临发展瓶颈。国内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竞争将更加激烈。在由政府主导的总承包模式影响下,原有的“船小好调头”模式将很难在市场中生存。延伸产业发展面临加快转型升级、加强规范管理、提升竞争力的倒逼压力。
  就浙江省而言,地勘工作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隐忧。一是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比如浙江局作为全省地质工作的主力军,在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方面却难以有所作为。同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和规范化管理的逐步推进,事企混合双轨运作的体制机制日益受到束缚,地勘单位纯公益性的定位与实际从事商业性市场活动的矛盾难以统一,管理缺位及越位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现行分配政策,不利于调动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直接束缚着地勘事业的发展。二是改革方式不明。全面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采取何种模式、经过什么途径,到目前还尚未明了。浙江地勘队伍底子薄、包袱重、实力不厚、自身发展能力不强,改革中如果稍有不慎,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目前,全国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路子多样,但从浙江实际来看,都难以照搬照抄。如何改、怎么改、何时改,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