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
2014年07月04日 8:44 9330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绿色”开启生态门
高岸为谷,时过境迁。实际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开始明显增强,许多矿山企业已自发或不由自主地向着绿色发展的目标迈进,涌现了同煤集团塔山煤矿、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等一大批在地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做得比较好的示范企业。
而200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召开,无疑是中国矿业绿色发展的里程碑。本届大会以“落实科学发展、推进绿色矿业”为主题,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矿业”这一全新的理念,使我国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之路步入了快车道。随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内,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明显提速,一大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应运而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以来,矿山企业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矿山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目前,国土资源部已评审通过了4批共600多家矿山企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尽量控制和减少矿业开发活动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或影响,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应有之义。随着绿色矿山建设的逐步深入,绿色开采、绿色发展已成为矿业行业的共识。许多矿山企业尤其是绿色矿山建设试点矿山企业,把绿色发展作为立企之本,万事欲行,环保当先,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煤炭地下开采对地质环境最大的破坏莫过于地表塌陷。而在东部地区,以山东新汶集团、开滦集团等为代表的一些煤炭企业为提高煤炭资源开采回采率、减少矸石占地和地面塌陷,探索出了“以矸换煤”的绿色开采新模式,实现了“矸石不升井、矸石山搬下井”,在全国推广后,不仅预计盘活“三下”压覆煤炭资源百亿吨以上,更重要的是有效减少了地下采煤活动对地面的破坏,保护了当地的耕地和生态环境。
在这方面,颇为典型的是冀中能源邢东煤矿。该矿靠近市区,临近村庄,出于对自然环境和村民利益等方面的考虑,该企业在矿区建立了一座可储1.2万吨原煤的大型封闭式煤仓,所有的煤炭升井后经封闭的原煤运输线直接入仓和装车,实现了“煤不落地”,消除了煤炭在存放环节中产生的粉尘污染。邢东煤矿还组织专家团自主创新了井下巷道矸石充填技术及装备,使矸石不升井,直接抛运到巷道进行充填,全面“消化”在地下;建成了国内首个井下“洗煤厂”,率先实现了煤炭生产井下预排矸石;确立了“生态绿化美化走向空中立体化”的工作思路,在矿区借助灯杆、围墙等现有资源安装了138组“空中花篮”,延伸了绿化美化的整体范围,使矿区形成了“下有草、中有树、高有花”的立体景观,更加提升了邢东矿“绿色矿山”的窗口形象。现在,邢东煤矿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采煤不见煤、排矸不提矸、用水不排水、矿区无噪音、矿内有花园”的绿色生态矿山建设之路。
“做好绿化美化是矿山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努力打造环境和自然的和谐,是企业的责任。”邢东煤矿负责人表示,在绿色生态矿山建设过程中,该矿始终将企业发展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在一起,承担起尊重自然生态和保持青山绿水的社会责任,加快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绿色发展之路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一些金属矿山还优化开采方式,尽可能地控制露天开采,多采用井下开采。“露天采矿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很大,大量的植被被破坏,治理和修复的难度很大。”辽宁省本溪市矿业协会会长李桂才介绍说,目前本溪市已深刻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大力鼓励和提倡铁矿少露天开采,多采用井下开采。紫金矿业的紫金山铜矿也正在实施井下开采,通过采取立井、平硐相结合的采矿方式,不对山体“开膛破肚”就可顺利地把里面的矿石开采出来。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选矿是矿业开发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依靠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把矿石中有益的元素“吃干榨净”,减少“三废”排放,已成为矿山企业减少地质环境破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抓手。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副司长许大纯表示,社会要永续发展,生态环境良好,对矿产资源开发来说,重中之重的任务是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主要包括高效采选、高效利用矿产资源。扎实做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不仅是认真贯彻落实“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总体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对矿山开采工程中所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及时的治理和修复,也成为了广大矿山企业的共识和行动。西钢集团灯塔矿业有限公司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对矿山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对包括采场工业场地、采矿办公生活区、选矿厂工业场地、尾矿库和废石场以及选矿办公生活区投入巨资进行绿化。黑龙江庆安帝圣矿业有限公司按照建设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要求,从建立环保管理网络、加强环保制度建设、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环保意识、增加环保投入、开展节水活动、完善环保应急预案、提高处置突发事故能力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同时,黑龙江庆安帝圣矿业有限公司加快对不能利用的老矿井场地进行清理、关闭、整治,并对矿区进行绿化建设,2012年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的85%。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