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

2014年07月04日 8:44 93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开矿是‘排雷工程’,如开发紫金山,就是对污染源进行根源上的清理,不仅把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利用起来,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4年全国探矿者年会(第八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长座谈会)上,面对国内矿业勘查开发领域的精英们,具有超常思维和独特眼光的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再次用惊人之语“回击”了“开矿就是破坏和污染环境”的传统观点。
  矿业勘查开发活动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任何形式的采矿活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二者究竟能否走出此消彼长的窘境,实现相得益彰呢?陈景河的此番讲话,留给矿业界的不仅仅是思索,还有启迪。
  多年“蒙羞”今朝洗
  事实上,早在2013年底,记者一行前去紫金矿业集团进行调研采访时,陈景河董事长就谈到了紫金矿业这几年的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彼时,说到动情之处,陈景河灵感闪现,突然有感而发地说:“我们紫金山铜矿开发是‘排雷工程’,通过开采铜矿石,把影响地质环境的铜金属超标问题解决了。”
  虽然那时陈景河对此考虑得并不是很成熟、很严谨,但他提出的新观点,以及所列举的大量数据及事实,还是让长期纠结于开矿与地质环境二者因果关系的记者眼前一亮,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惊喜。
  但是,在“开矿就是破坏和污染环境”论调甚嚣尘上,并长时间成为一种主流声音的情况下,这种声音显得微乎其微。更何况,在我国的确仍有相当一部分矿山企业的采矿活动有破坏和污染环境之嫌。
  其实,矿业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这一话题,早就有所争论,但几乎呈“一边倒”的态势,而敢于仗义执言、公开表示矿业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不大的论调少之有少,至于矿业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有益的声音更是鲜有耳闻。这也难怪,在“有水快流”、大矿小矿遍地开花的特殊年代里,在矿产品极度匮乏、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大背景下,一些矿山企业尤其是小矿山企业和非法采矿企业利欲熏心,万事当前,利益为先,很少或根本没有什么环保意识,乱采滥挖、采肥弃瘦等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层出不穷。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相当一部分矿山企业并没有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业开发活动放在同等位置,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以,即便有一些在矿山地质环境方面搞得比较好的矿山企业,也会受“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的惯性思维影响,而被淹没在了“破坏”和“污染”的汪洋大海里了。
  事实上,前些年,一些矿业开发领域的有识之士就试图打破这种“先入为主”的传统思维,还矿业开发活动以真实面目,但并没有引起舆论和社会的关注。在一次全国性的矿业开发秩序整治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开发司的一位官员曾直言不讳地说:“现在一提矿业开发活动,给人的感觉就是破坏地质环境。实际上,许多矿业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不大,顶多是影响了地质环境。”可在全社会都在质疑矿业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的语境下,这种公开“唱反调”的声音自然是“寡不敌众”,饱受诟病,自然没有谁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站出来为矿山企业说句公道话。
  经过了近半年的认真思索、探讨和研究,陈景河又“卷土重来”,旧话重提。当他在2014年全国探矿者年会这个国内矿业领域高规格的大会上再次提出这样的观点时,显然是备足了功课,说话更是有理有据,令业内人士叹服。他在发言时指出,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尤其是找到有特别价值的矿山后,要加强环境地质工作。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开矿就是破坏和污染环境”,但是行家都知道,物探、化探显示金属异常,是找矿的基础,这些异常其实就是环境地质的重要内容。开矿是“排雷工程”,以紫金山为例,15亿吨的铜矿石埋在山里,其土壤、水本身就存在大量的铜异常,但这些异常并不是矿山开发导致的。实际上,开发紫金山,是对污染源进行根源上的清理,把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利用起来。
  陈景河的此番发言,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事实清楚,令在场的业内专家们耳目一新,不仅有力地回应了“开矿必然破坏和污染环境”的传统思维,让“蒙羞”多年的矿业开发活动终于有了洗清不白之冤的机会,而且还破解了采矿活动与地质环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难以相得益彰的难题,为我国矿业开发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范例。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