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2014年05月19日 10:23 4293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政策法规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程度
  到2007年底,全省共有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63个,地质勘查总投资已达4.3282亿元,其中社会投资2.945亿元,各种勘查手段较为齐全,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
  1.调查评价程度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已覆盖全省;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3幅,占全省总面积的25.07%;1:5万区域调查完成157幅,占全省总面积的48.49%,其中开展1:5万区域矿产调查的,有57.5幅。
  地球物理调查完成全省1:20万重力测量和航空磁测、1:5万航磁测量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7.3%、1:5万重力测量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0.9%。
  完成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测量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0.4%。在主要的成矿带上还进行了1:5万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占全省总面积的36%。
  完成1:50万全省环境地质调查和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评价及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和工程地质系列图件的编制;完成1:20万水文地质调查。开展了我省北部地区20个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已完成1:10万县(市)地质灾害区划及调查评价图35幅,约占全省的50%。
  2.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
  我省矿产资源勘查程度较高。在2007年上表1084处矿产地中,达到勘探程度251处,占23%;详查230处,占21%;普查543处,占50%;预查60处,占6%。其中,煤炭的勘查程度较高,勘探与详查矿区占68.0%;铜矿勘探与详查矿区占22%;铁矿勘探与详查矿区占37%;铅、锌、金、银勘探和详查矿区所占比例均在40%以下,相当一部分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山的勘查程度只达到普查程度(附表2)。非金属矿产以水泥用灰岩、硫铁矿、石膏、熔剂用灰岩及水泥配料用粘土勘查程度较高,勘探与详查矿区所占比例分别为67%、52%、81%、76%、97%。
  勘查控制深度也以煤矿最大。目前,两淮煤田的勘查深度原则上确定为-1500米,皖南煤田勘查深度原则上确定为-1000米。铜矿控制深度一般不超过500米,个别大型矿床如冬瓜山南矿段达-1000米。铁矿绝大部分矿区控制深度在400米以内。金、银、铅、锌等金属矿产与硫铁矿、磷矿、明矾石、萤石等非金属矿产控制深度一般在400米以内。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007年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105种(含亚种),固体矿产矿石总产量3.4757亿吨。共有矿山5906家。其中大型矿山73家、中型矿山106家,占矿山总数的3.03%,矿石产量16324.39万吨,占总产量的47%;小型矿山5727家,占矿山总数的96.97%,矿石产量18432.87万吨,占总产量的53%。2007年全省矿山实现总产值459.52亿元,从业人员达42.4万人。新建和生产矿山5010家,约占矿山总数的85%,停产和闭坑矿山873家,约占矿山总数的15%。
  1、能源矿产:已开发利用煤炭、石煤、地下热水三种(不含石油)。煤矿山242家,原煤产量8556.1万吨,产值292.72亿元。石煤矿山37家,矿石量70.75万吨,产值0.14亿元;地热矿山13家。
  2、金属矿产:已开发利用10种,2007年矿石产量2553.7万吨,产值47.83亿元,矿山353家。
  铁、铜是我省支柱性金属矿种,2007年铁矿山173家,矿石产量1784.6万吨,产值32.72亿元;铜矿石年产量610.93万吨,产值10.34亿元。
  金属矿山采选综合回收率比较高,大中型及国有矿山选矿回收率分别为铁71.3%、铜88.99%、铅87.62%、锌84.36%、钼86%、金85%。
  金属矿山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水平不同规模矿山差别很大。2007年,全省有共伴生矿产的大、中型矿山28家,应综合回收利用14种矿产,实际有23家矿山企业对其中的11种共伴生矿产进行不同程度的综合回收,其产值占主矿种的30-40%。集体矿山、私营企业基本未开展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工作。
  3、非金属矿产:已开发利用78种,2007年矿石产量2.3561亿吨,矿山5239家,产值118.7853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矿产有10种:水泥用灰岩矿石量6063.91万吨,产值44.87亿元;冶金用白云岩矿石量483.53万吨,产值1.21亿元;盐岩矿石量121.8万吨,产值3.596亿元;方解石矿石量260.37万吨,产值1.87亿元;玻璃用石英岩矿石量198.31万吨,产值1.07亿元;水泥配料用砂岩矿石量235.24万吨,产值9.86亿元;水泥配料用粘土矿石量479万吨,3.0亿元;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石量8224.77万吨,产值12.61亿元;建筑用砂矿石量1376.23万吨,产值1.19亿元;砖瓦用粘土产量4918.2万吨,产值34.73亿元;合计矿石量2.189亿吨,产值111.04亿元,约占全省非金属矿山企业矿石总量和总产值的93%。
  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方式较为简单,多数以生产原矿为主,少数矿种进行选矿和粗加工,方解石和石英岩开始向精深加工发展,并已初具规模。
  4、地下水、矿泉水:2007年地下水开采总量约18.69亿立方米,约占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的13.84%。用水量主要集中在淮北地区,约占全省开采总量的79.62%。天然矿泉水137处,现有开采企业22家,年产矿泉水12.86万吨,产值303万元,以含锶天然矿泉水为主,生产规模偏小,开发利用程度低。
  (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
  到2007年,全省矿山占用土地面积963098.2公顷,破坏土地面积总计51695.1063公顷,其中塌陷面积24125公顷,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37%(附表16),已治理面积11685公顷,治理率为22.60%。矿山固体废弃物当年排放量为2268.82万吨,治理1636.49万吨,治理率为72.13%。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十五”期间,我省矿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目前“五小”矿山数量仍然较大,矿山布局虽然得到一定改善,但布局不尽合理的现象未有根本好转,大矿小采、一矿多开、矿产资源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采矿权整合还不到位。矿产品的换代和加工技术更新进展不快,节能减排降耗任务依然很重,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缓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矿山环境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矿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仍然不足。尤其是小型矿山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开采工艺不规范,安全管理不到位,不仅浪费矿产资源,产品也缺乏市场竞争力。
  3.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比较严重,治理率明显偏低。
  4.地下水开发利用结构不尽合理,易诱发地质环境问题。沿淮和淮北一些城市浅层地下水利用程度偏低,过分集中开采深层地下水,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大面积水位降落漏斗,其中以阜阳市问题较为严重。
  5.地质勘查工作相对滞后,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不足,尤其是有色和黑色金属矿产后备矿产地严重不足。同时,矿产勘查与开发存在急功近利和短视现象,不按设计方案施工的问题仍然存在。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勘查脱节,加大了地质勘查工作的风险。
  6、矿产综合勘查缺乏足够认识,在勘查某种主要矿产的同时,如何加强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勘查,无论是设计还是勘查过程都没有给予高度关注。

 

[1] [2] [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