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3月31日 14:0 2085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部分:早间国际新闻汇总
  (综合最新的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数据,经济现状简析和官方重要言论)

  ■美国经济:
  美国2月消费支出继续走高,连续三个月增长

  美国2月消费支出继续走高,连续三个月增长,且符合市场预期。此外美国2月收入同样连续三个月走高。随着天气的好转,在经济产出占比最大的消费支出,料将继续上扬,支撑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经济复苏。
  美国商务部(DOC)周五(3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个人消费支出月率增长0.3%,预期增长0.3%,前值修正为增长0.2%,初值增长0.4%。
  数据还显示,美国2月个人收入月率增长0.3%,预期增长0.2%,前值增长0.3%。
  据稍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零售销售录得近三个月以来首次走高。虽然恶劣的天气肆虐美国大部分地区,一定程度抑制经济复苏。
  今天的报告,再加上2月的零售销售数据,以及其他的强劲的数据,表明天气因素或影响一季度的经济复苏,随着天气好转之后,美国的经济复苏将重拾动能。
  美国就业市场的不断改善,以及房地产和股市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财富,料将消费帮助提振美国的消费支出,进而直接促使经济强势复苏。众所周知,消费支出占美国经济产出的70%。
  美国商务部还在今天的报告中指出,美国2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月率增长0.1%,前值增长0.1%;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月率增长0.1%,前值增长0.1%。
  此外美国2月PCE物价指数年率增长0.9%,前值增长1.2%;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增长1.1%,前值增长1.1%。
  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是衡量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化情况,同时也是美联储衡量通胀的重要指标。
  数据还显示,美国2月实际个人消费支出月率增长0.2%,前值增长0.3%。
  巴克莱今天在数据公布之后称,由于上个月的消费支出数据遭到下修,将美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期从2.4%调降至2.0%。
  高盛也在今天的报告中指出,因美国上个月消费支出数据遭下修,将美国一季度GDP增长预期从1.6%调降至1.5%。


  美国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80.0,低于市场预期
  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ofMichigan)周五(3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录得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较初值小幅上修,但低于市场预期和前值。
  数据显示,美国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80.0,预估为80.5,初值79.9,2月终值为81.6。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12月之前的5年时间里,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每月均值为89。自2007年12月之后的18个月时间内,该指数的均值骤跌至64.2。
  数据还显示,美国3月消费者现况指数终值跌至95.7,预估为96.3,初值96.1,2月终值为95.4。
  此外美国3月密歇根大学预期指数初值跌至70.0,同样创下去年11月以来最低,预估为70.2,初值69.4,2月终值为72.7,曾创去年8月以来新高。
  报告还显示,当月1年期通胀前景终值为3.2%,初值和上月终值均为3.2%;5年期通胀前景终值值为2.9%,初值和上月终值均为2.9%。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以其时效性着称,被认为是美国消费者信心中最及时的指标之一。数据反映消费者对美国经济的态度和预期,估量消费者对经济环境改变的感觉。
  美国商务部(DOC)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消费支出月率增长0.3%,创近三个月高位,因收入加速增长。


  美国2月个人收入数据以及美国2月PCE数据
  美国2月个人收入月率+0.3%,预期+0.3%,前值+0.3%。
  美国2月个人支出月率+0.3%,预期+0.3%,前值+0.4%。
  美国2月PCE物价指数月率+0.1%,预期+0.1%,前值+0.1%。
  美国2月PCE物价指数年率+0.9%,预期+0.9%,前值+1.2%。
  美国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月率+0.1%,预期+0.1%,前值+0.1%。
  美国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1.1%,预期+1.1%,前值+1.09%。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