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等资源需加大战略与商业储备
2014年03月03日 9:28 8954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资源产品进口持续增加
21世纪以来,在持续性旺盛需求推动下,中国资源产品进口量大幅增长。2001年~2011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额年均增长率高达26.2%,比上世纪90年代高出10个百分点,比同期全部进口额的年均增长率高出6个百分点。
重要资源产品中,原油、煤炭、铁矿石、大豆四大品种进口增势尤为强劲——
铁矿石进口量从2002年突破1亿吨后,相继越过2亿吨、4亿吨、6亿吨、8亿吨台阶,以倍加速度跳跃式增长。截至2013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已经达到8.2亿吨,年均增幅超过2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一直持续增长,到2013年已经达到28195 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3.7倍。
2011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煤炭进口国,此后一直稳居世界第一。2013年,全国进口煤炭32708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130倍。
有观点认为,今后10年内,中国资源产品需求量还会有很大幅度增长。譬如,中国粗钢年度需求峰值今后将达到12亿吨,相对应的铁矿石进口量也会上升至12亿吨,比较2013年的8亿吨规模,至少还有50%增长空间;消费峰值时,全国能源消费量将达到70亿吨标准煤;10种有色金属有可能达到1亿吨规模,也就是目前消费量的1倍多;其他资源产品消耗,如天然气、橡胶、粮食等,也会大大高出目前水平。受其影响,今后中国资源产品进口依存度将保持较高水平,石油、铁矿石、铜、镍、大豆、天然橡胶等重要产品进口占比可能在5成以上。
在推动中国资源产品进口规模继续扩大的诸多因素中,未来史无前例的城镇化尤为重要。居民住房结构、交通道路结构与农业耕作方式三个方面的巨大改变,显著增强了未来中国资源产品消费强度,提高了单位GDP的资源产品含量。
不仅如此,由于目前国内许多资源产品质量先天不足,其生产能耗与水资源消耗太高,环境破坏严重,从节能减排角度出发,国内不宜过多生产。中国每年累积大量外汇亦需要通过大量进口资源产品获得释放,以此寻求国际贸易平衡,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
同时,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均收入与消费差距。中国许多资源产品人均消费(实际终端消费,而非加工消费)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巨大需求增长空间意味着未来10年、20年、30年中国资源产品需求的深厚增长潜力。
“热钱”出境是利还是弊?
目前,全球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就是美联储退出“QE”,逐步向常规货币政策回归。有人担忧此举可能导致资源产品在中国风光不再。笔者认为,其实“热钱”出境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进而提高中国资源产品需求。
首先,我们可借“热钱”大量出境之机,纾缓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多承接世界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好处,增添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其次,可以减少人民币外汇占款,减轻过多货币供应对中国物价上涨的推力。国家可顺势扩展宏观调控空间,采取更多措施推动中国经济更快增长。
再次,乘机降低“存准”,促进中国货币政策尽快向合理水平回归,释放大量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最后,推高美元汇率,压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从而降低中国经济建设成本。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虽然美联储退出量宽,全球大量美元资金向美国本土回归,但中国可能会是一个例外。2013年四季度及今年1月份,中国资本项目依然较多顺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亦保持升值态势,这显示“热钱”并未从中国大规模撤离。从当前及今后发展情况来看,继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全球资金依然具有很大吸引力。
由此可见,2014年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不是“热钱”出境,而是其继续涌入,逼迫人民币过快升值。因此必须未雨绸缪,采取对应措施,刺激“热钱”离境,至少是减弱“热钱”涌入规模。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