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1月23日 15:17 2135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部分:早间国际新闻汇总
  (综合最新的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数据,经济现状简析和官方重要言论)

   ■美国经济:
  1月18日当周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销售年率增长3.1%

  红皮书研究机构(RedbookResearch)周三(1月22日)公布的报告显示,1月18日当周美国连锁店销售年率增长3.1%,涨幅略高于前值。
  数据显示,1月18日当周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销售年率增长3.1%,而上周公布的数据为增长2.9%。
  数据还显示,截至1月18日当周,美国2014年1月前两周的红皮书零售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3.0%。此外美国1月18日当周前两周的红皮书零售销售,较去年12月同期下跌0.2%
  该数据主要反映了零售行业的繁荣程度,由红皮书研究公司发布,红皮书商业零售销售反映的是一种以销售加权的同店销售。在全美大约9000家大型日用品零售商中取样。

 
  美国1月17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连续第三周上升
  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协会(MBA)周三(1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17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活动指数继续回升。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月17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活动指数上升4.7%至404.1,连续第三周上升,前值386.1。
  该指数2013年年底跌至2000年12月以来的最低位置,稍早美联储(Fed)宣布开始缩减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因美国经济转好。
  美国1月17日当周MBA抵押贷款购买指数下降3.6%至184.8,前值191.7。
  美国1月17日当周MBA抵押贷款再融资活动指数上升9.9%至1682.1,前值1530.3。
  此外,美国1月17日当周MBA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下跌9个基点至4.57%,为2013年11月以来最低,前值4.66%。
  对抵押贷款活动进行的调查,涵盖了超过75%的美国零售住宅抵押贷款申请活动。
  是房地产市场的领先性指标,大多数购房者都会申请抵押贷款。如果贷款上升,预示房产市场好转,对美元有利。


  美国1月18日当周ICSC-高盛连锁店销售连续第三周下降
  美国国际购物中心协会(ICSC)和高盛(GoldmanSachs)周三(1月22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1月18日当周ICSC-高盛连锁店销售连续第三周出现下降。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月18日当周ICSC-高盛连锁店销售较上周下降1.9%,前值下降1.0%。
  美国1月18日当周ICSC-高盛连锁店销售年率上升0.9%,前值上升1.3%。
  该数据旨在统计美国一周内的连锁店销售,反映消费支出水平。
  因消费占美国经济比重近2/3,故反映零售销售的数据被广为重视。数据好坏将预示未来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美国大型银行迫于监管压力避开高风险收购交易
  随着华盛顿将监管矛头对准过度借款,很多美国大型银行迫于监管压力避开为利润丰厚的收购交易提供融资。
  最近几个月,包括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公司在内的大型银行均决定不为部分企业收购交易提供融资,部分原因是他们担心相关交易会和新的监管指导相冲突。这些指导旨在使银行远离监管机构认为负债过多的收购交易。
  美国货币监理署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从去年夏季末开始给十几家大型银行发信,称这些银行必须遵守这一监管指导。该指导是监管机构在金融危机之后为降低银行业风险而采取的最新举措。
  这一新的举措可能会推高私募股权公司进行收购交易的成本。私募股权公司用借来的资金进行企业收购交易,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银行借来的。这一举措也可能为其他公司带来机会,例如一些证券交易商,这些公司并不像银行一样受到监管,因而在贷款方面也不受制于和银行一样严格的监管规定。此举还可能影响银行向美国私募股权交易提供融资服务而获得的收益。据Dealogic的数据显示,去年银行业因向私募股权交易提供融资而收取了总计71亿美元的费用。
  随着华盛顿打压被认为可能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损害的行为,银行业开始面临压力。由于外界批评监管机构的松懈监督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些机构现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指导银行可以从事哪些业务范围,并警告银行避开某些业务领域,否则将面临潜在调查或强制措施。
  美国货币监理署负责监管大型银行的高级副监理MartinPfinsgraff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举对私募股权公司产生的影响是我们预料之中的结果。私募股权公司是高风险行为的一个很大推手。Pfinsgraff还说,作为监管者,我们当然希望改变不当行为,并消除信贷周期波峰时出现的巨大泡沫;如果能够减少泡沫,那么随后出现的波谷也不会太深。
  据看到信件内容的人士称,美联储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在信中要求银行遵守2013年3月发布的监管指导。该指导规定,银行业应该避免为一些收购交易提供融资,这些交易的设计在监管机构看来存在高风险因素,其中包括债务超过公司利息、税项、折旧、摊销前收益(Ebitda)的六倍。
  据S&PCapitalIQLCD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的新杠杆收购交易中,债务与Ebitda比率高于六倍的交易占到了27%,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的比率达到了52%。
  收购交易并没有被视为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推手,几乎没有银行因为向收购交易提供融资而蒙受巨大损失。不过,一些公司因为开展收购交易而负债累累,最后处境艰难甚至倒闭了,使很多债权人蒙受了损失。
  Pfinsgraff表示,如果银行屡次参与监管机构认为风险过高的交易,则这些银行可能会被罚款,或面临其他处罚。
  但在某些情况下,向债务比率高于指导规定的收购交易发放贷款是被允许的,例如监管机构认为借款人所从事的行业特别有利,或是银行能让监管机构相信,贷款得到偿还的几率非常大。但Pfinsgraff也说,这只会是一些例外情况,而不是常态。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