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1月23日 15:17 2136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加拿大经济:
  加拿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通胀下行风险的重要性已经上升;
  通胀路径低于此前预期,但仍然向着大约两年内2.0%通胀目标回升;
  利率政策的下一步行动取决于数据;
  经济增长和未来通胀的基本驱动因素似乎会得到强化;
  美国需求增强以及近期加元下滑会有助于出口和企业投资;
  加元贬值反映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得到改善,以及避险效应减弱;
  加元贬值将对通胀构成上行风险;
  美国需求增强以及近期加元下滑会有助于出口和企业投资;
  产出缺口较2013年10月份报告收窄四分之一个百分点,至0.75-1.75%;
  预计住房市场会实现软着陆;
  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趋于稳定,来自家庭失衡加重的风险尚未出现实质性变化;
  上调2014年GDP增长预期0.2个百分点至2.5%;
  下调2015年GDP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至2.5%;
  上调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4年第一季度GDP增长预期0.2个百分点至2.5%;
  下调2014年上半年核心和总体通胀率预期0.3个百分点至1.0%左右;
  下调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整体通胀率预期0.3个百分点至0.9%。


  ■亚洲经济:
  ◆日本:
  日本央行1月决议维稳政策,半年报下调GDP预期维稳CPI预期
  日本央行(BOJ)周三(1月22日)维持货币政策稳定,并保持对消费通胀的乐观预期,因有迹象显示,经济全面复苏可能促使企业在薪资和投资方面加大支出。
  日本央行一如普遍预期,投票一致决定继续承诺以每年60万亿至70万亿日元(5750-671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基础货币。
  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审议委员白井早由里对日本央行经济评估的部分内容持有反对意见,称在经济展望面临的风险中,应提及就业和收入改善的速度。
  日本央行继续以8:1的投票结果否决委员木内登英的提议。木内登英提议将2%设为中长期通胀目标。
  半年报下调GDP但维稳核心CPI预期
  日本央行公布政策决议的同时,还公布了半年度经济及通胀评估报告,维持未来两个财年核心通胀预期,但下调未来财年GDP预期。
  通胀预期:日本央行称,剔除4月开始的上调销售税影响,2015/16财年核心CPI料升1.9%,2015/16财年核心CPI料升1.9%,均与2013年10月给出的预期一致。
  GDP预期:日本央行称,下调日本2014/15财年GDP预期至增长1.4%(去年10月时预期为上升1.5%),预计日本2015/16财年GDP增长1.5%,与10月预期一致。
  对于目前的评估,日本央行称,日本经济正在温和复苏,正在观察上调销售税前消费者需求提前释放的情况;预计日本CPI平均年度增长率目前接近1-1.5%。日本央行预期2013/14年GDP将增长2.7%,CPI将增长1.3%。
  央行还上调了对海外经济增长的评估,并称“发达国家引领海外经济正在温和复苏”。


  聚焦行长发布会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将在北京时间日内14:30举行新闻发布会,预计其言论将在15:15后公布。
  2013年4月日本央行推出一系列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此后日本央行一直按兵不动。
  日本11月所有产业活动指数月率升0.3%,仍稍逊于预期
  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周三(1月22日)公布数据显示,日本2013年11月所有产业活动指数重返升势,不过升幅仍稍逊于预期。
  日本11月所有产业活动指数月率上升0.3%,预期上升0.4%,前值下降0.2%。
  该指数被认为非常接近GDP,是衡量工业和服务业产出的依据。
  该数据由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公布的,用于衡量11个产业的活动状况,包括第三产业指数、建筑业、农业、渔业、公共部门和工业产出的活动状况。


  日本国民资产六年来首度增长
  据日本媒体21日报道,日本内阁府公布的2012年度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末,该国国民资产余额为2586.3万亿日元,较前一年增长1.5%,为六年来首度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日本民众财富增长主要得益于该国当年股市上涨引起的金融资产估值上升。虽然远不及2013年暴涨逾50%,但日经225指数2012年17%的涨幅也位居发达经济体前列。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国民资产中,金融资产增加3.4%至1553.6万亿日元;土地等非金融资产受地价下跌影响减少1.3%至1032.7万亿日元。
  此外,从国民所持有的土地和股票等资产中减去负债额所得到的国民净财富也增加1.1万亿日元至3000.3万亿日元,为五年来首次增加。该国国民对外净资产余额大增11.6%至296.3万亿日元,是有可比数据的1994年以来最高的一年。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